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2018-06-14 10:59:28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一城宋韵半城水,美丽的开封西湖成为古城开封新名片 刘睿恒 摄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开封市古城体育公园的开园,让开封“文化+体育”战略得到全面阐释,古朴的明清城墙和充满活力的全民健身相得益彰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演绎新东京梦华——绵延千年的开封鼓楼夜市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大宋御河 李俊生 摄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保护传统院落——挖掘开封老城独特的文化韵味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兰考桐花飘香,人在画中游 侯永胜 摄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留住居民心中的“故乡”——开封鼓楼里

【旅游资讯-文字列表】中原文化-图片】【 移动端-焦点图】一城宋韵半城水 看开封“城变”

    繁忙的中联重科开封工业园生产线 刘睿恒 摄

  河南日报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所求,执政所指。自2017年以来,百城提质工程的建设热潮席卷中原大地,一幅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建设和谐宜居宜业家园为目标的新蓝图,在古都开封徐徐展开。

  大手笔谋划,全方位实施,大力度推进——

  2017年,开封市共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项目291项,总投资436亿元,完成投资234亿元;其中,市区实施项目170项,总投资326亿元,完成投资180亿元。各县区实施项目121项,总投资110亿元,完成投资54亿元;2018年至2020年,开封市已谋划593项百城建设提质项目,总投资约1488亿元。

  老旧社区、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湖泊湿地、绿树红花常伴左右,游园广场、文化场馆遍地开花……今日的开封,城市“颜值”惊艳巨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正以全新的面貌跃然而出。

  规划之效

  引领城市建设新坐标

  每到周末,开封市民李文盛都会在市区明清城墙西北湖湿地公园散步。在他眼中,他生活了60多年的这个老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如同一幅风景宜人的彩色图画。

  在李文盛的印象中,之前的开封市,有很长一段时间,虽为古城,胡同遍布,有历史的味道,但沧桑多了一些,如同一张染色的黑白照,坑洼的街道胡同、浑浊的水渠池塘……与现在的城市相比,是两个世界。

  是什么推动了开封的“华丽转身”?

  规划先行,贯穿于开封市百城提质建设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城市规划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质量、发展高度和发展路径。”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表示,“百城提质是城市转型的一项战略,必须把合理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

  新铺设的道路顺着青砖素瓦延伸,道路两侧古朴典雅的建筑展现着开封老城独特的文化韵味,文化肌理和古城历史在砖瓦之上、墙角之间逐渐清晰……

  6月6日,记者走进鼓楼区复兴坊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看到这片沉寂了多年的老街巷正在重塑“容妆”,映衬出魅力开封的厚重与端庄。不时有游客和市民走进这片老街区拍照留影,感叹这里的魅力,感慨这里的变化。

  自2017年4月,鼓楼区复兴坊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提质改造工程开始启动。“拥挤”在这片面积约0.22平方公里老棚户区里的商场后街、鹁鸽市街、铁佛寺街、生产街、复兴街等10余条街巷便开始了蝶变重生:

  思路是——整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以政府主导、民生第一、保护为主、产业优先为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实施“一拆”“三保”“四改”,即拆除违章搭建和丑陋张贴;保护市井格局、保护历史建筑、保护传统院落;改造街巷道路、改造建筑立面、改造地下管网、改造老旧厕所;

  方案是——昔日街道两侧的破旧院落,经过“修旧如旧”的精心呵护,变成古色古香的青砖灰瓦筒式院落,透出十足的民国民居风貌。

  “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修补整治,将改善民生与街区提质改造、文商旅融合发展有机结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承老城区文脉、提升老街区功能,为老城居民构筑美好生活。”鼓楼区委书记魏培仕说。

  “整个街区上的每块砖、每片瓦、每个石头,都承载着历史沧桑。”鼓楼商业街区党工委书记郑晓丽说,“老街区的修缮,把居民心中的‘故乡’留了下来。”

  在百城提质工程规划中,开封市结合八朝古都的历史特色和文化底蕴,完成整座城市景观风貌设计及色彩规划引领,始终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子——

  目前,开封市已经形成以城乡总体规划为统领、以各类专项规划为支撑、以城市设计为指导、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

  同时,着眼城市空间布局最优、产业发展效率最高、人民生活环境最佳,全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开港生态经济带规划、郑开双创走廊空间布局规划、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综合管廊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教育设施规划等27项专项规划;完成古城区、南部片区、高铁站片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36项;探索完成了自贸区多规合一及整体评勘,一渠六河详细规划,城墙六期、七期、八期修建性规划,街道景观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等,突出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理念,着力构建地上铺海绵、地下建管廊、智慧在云端的城市立体创新系统。

  规划中坚持突出特色、彰显魅力,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优化城市设计,彰显城市风貌,使开封市更有特色、更有个性、更有文化气息。“通过规划引领,我们将确保城市建设的每一项工程都精益求精,确保城市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更加人性化,真正让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代表当前最高水平。”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说。

  以水润城赋予城市灵动和活力

  一城宋韵半城水

  开封自古水系发达,水域面积占老城区的15%,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城。乘坐宋式游船畅游“东京城”,体验梦回千年的宋都之旅,只见宋风浩荡、宋韵满眼。开封的水,充满了历史的记忆、文化的积淀。

  开卷有益、阳春白雪、沧海遗珠……其实,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古都开封。游客漫步大宋御河畔的开封成语典故苑,就能看到24块奇石上刻着27个成语。该项目策划者、省作家协会会员赵孝斌说:“这也给开封水系增加了些许文化元素、文化符号。”

  大禹治水、于谦铸镇河铁犀、林则徐治河等,都在古城留下了世代相传的佳话。而随之衍生开来的大禹文化、黄河文化、铁犀文化、包公文化、碑林文化、抗洪文化、清浊文化等,都是开封因“水”而兴的文化特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城市因水而平添灵性,因水而更加秀美。

  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过程中,开封市做好以水润城文章,加大河流的规划整治力度。在确保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按照水清、岸绿、水美、景美、水通、水灵的设计目标,构建水系两岸特色游憩、都市休闲、文化长廊、滨河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逐步达到以水养城、以水美城、以水润城、以水活城的城市水景观。

  构建功能各异定位准确的滨水空间。开封市按照中心城区水系规划,将区域内水体功能分为行洪蓄洪、生态调节和景观游憩等不同功能,同一水体在一种核心功能之外兼有多种功能。

  倾心打造一湖一特色、一水一景观。开封市结合流域和区域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河流水系特点,以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为基础,差异化打造湖、水景观效果;同时,注重现代科技元素的应用,让每处水景魅力独特、植被搭配迥异、文化韵味浓郁。水面面积达6000亩集防洪安全、休闲游憩养生、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开封西湖,如今成为展示开封生态文明的新窗口;西北湖湿地公园采用海绵城市新理念,配备收集、净化雨水装置,使雨水得到循环利用。

  开辟水源,保持水质,完善水系,连河成网优化水资源配置。自去年以来,开封市推进“十湖连通”工程,加快“一渠六河”项目建设进度,实现水系互联互通,重点打造“十河、十湖、十湿地”,赋予开封城市更多的灵动与活力,将不同类型、级别、功能的城市水体相互连成网络,创建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为开封市区提供丰富、清洁和生态环境水源,改善微气候,提高中心城区的品位和灵气,提高和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为市民营造了一个舒适、休闲、健身主题多样的滨水游憩廊道,让人们漫步其中,流连忘返。

  以海绵城市的标准,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开封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一年多来,开封市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实效。

  以水润城,润活城市之灵性。2017年8月15日,开封一渠六河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此项工程是开封市水系工程和“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双修”和“百城提质”的重点工程。一渠指的是西城区西湖引水渠的西干渠,六河指涧水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东护城河、利汴河和惠济河,总治理长度23.2公里,总投资达到36.7亿元。

  “工程通过截污控污、河道清淤、桥梁建设、水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构建连接新老城区水系,展现古城风貌的河湖水系连通体系。”一渠六河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金荣芝说。

  今年年底,一渠六河工程通过环、点、线、面设计,实现开封古城环城水系的华丽变身:一条环城滨水风景绿道串联5个城门节点,打造出5个滨河公园,变幻出8段特色滨水岸线。一渠六河穿过49座桥梁,宛若一条熠熠生辉的“珠链”环绕古城。

  一年前,这条“珠链”旁还居住着1805户棚户区群众;

  一年后,这条“珠链”将从开封古城墙下50多年的棚户区中破茧而出。

  爱水的开封百姓,未来的生活中将激起一泓百城提质带来的“幸福之水”。

  如今俯瞰开封,水系互连通。以水润城,水畅起来、水流起来、水活起来、水靓起来,古都开封这曲关于水的“四重奏”,那么韵味悠长、悦耳动听……

  “人在园中行,水在脚下流。如今的开封,实现了人与水、人与城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家住开封市九鼎雅园小区的市民海智敏说。在他的眼中,生活了70多年的这个老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生活在西北湖湿地公园旁,感觉就像是生活在风景里,真是美极了!”

  以绿荫城古城处处染葱茏

  绵延不绝的生态廊道、开阔舒展的绿色广场、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城市主干道两侧郁郁葱葱,路口花坛花团锦簇,像一个个迷你小花园,十分别致;被绿荫环抱的古城墙下,休闲、健身、娱乐等设施,成为集群众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两条带状型公园……

  如今的开封,满眼苍翠遮不住,半城清波一城林——

  主城区大梁路两侧的梧桐树伸展着枝叶,在炎热的季节给过往行人送去清凉;

  兰考大地泡桐桐花飘香,遮天蔽日;祥符西姜寨百万棵红豆杉,空气富氧,引来游客“深呼吸”;

  绿色产业生财,造福群众万千。尉氏张市,万亩桃园,春有花、夏有果,以游生财、以果聚财,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范本,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成功实践。

  “在城市里生活的我们能处处行走在林荫下,太美了。”开封居民王娜感叹道。

  过去两年,开封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千方百计增绿,加快绿廊、绿带、绿网建设,提出“城区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廊道生态化、农田网格化、村镇林果化”的建设目标,加大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投入力度,以绿化、亮化、美化专项建设为主要内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形象。

  2017年,开封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心城区栽植乔木19万棵,种植灌木115万余株,新增绿化面积约3030亩。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3775.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7%,城区有各类公园14个,公园绿地面积1024.9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11.1平方米。

  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开封市林木覆盖率达2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同时,着力改善林木结构,增加阔叶林、长绿树,做到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多种途径养绿,探索市场化手段,提升城市绿化管理水平,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保证绿化效果,打造好十大绿地公园、50个街坊游园,打造中心城区滨河湖泊绿地、城墙绿化景观带,串联中心城区的公园等公共开放场所,共同构成中心城区自然生态网络。

  作为古城,开封市结合老城区特点,以生态廊道“穿针引线”,将数十块城市绿地连接起来,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从2005年起,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开工建设的环城墙公园,犹如一条镶嵌在老城周边的绿色环带,使古城百姓充分享受到绿色带来的实惠;而在新城区,宽约650米、绵延6公里的森林公园也已形成,一条亮丽的城市绿带绵延成荫。

  如今,开封市已初步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格局,呈现出“古城处处染葱茏”的全新景象,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高。

  “生活在开封的人是幸福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墙环城公园等一大批城市建设新亮点的涌现,让古都开封更加宜居、更加宜业、更加宜游!”在珠海工作的河南大学毕业生程莉谈起开封这座让她魂牵梦萦的城市时,赞叹不已。

  开封,这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因绿而益显生动;

  你我,在百城提质征程中,幸福感、获得感因绿而不断提升。

  以文化城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延绵千年的文脉,孕育了开封精美驰名的木版年画、汴绣和书画。当下,在百城提质工程建设中,开封利用丰富的宋文化,打造舒适宜居的心灵栖息地,吸引更多人来此感受新的东京梦华——这种生活就叫开封。

  只要文化还在,这篇以文化为引领的文章定必将渐次展开,风生水起。

  晨曦初露,朝霞满天,开封龙亭湖广场。

  年过七旬的老市民田凤禄拿着自制毛笔,以地为纸、以水为墨,在青石板上挥洒自如。“我希望更多人有雅致的追求、轻松的生活。”田凤禄说。截至目前,开封已有近200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辖市中全国第一。

  “淳朴的市民及他们日常淡雅的生活才是一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才是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最佳体现。”开封市市长高建军表示。

  翻开已经举办十届的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活动安排表,让当地百姓“唱主角”的原则始终如一:每年群众文化活动的数量都在半数以上,各大文化活动场所也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演出活动。活动参与零门槛——广场上、城墙下、水系边,处处是舞台,满城皆风景。

  “这两年,开封人民明显自信了,更快乐了。”来开封投资已经8年的一位浙江商人由衷感叹。泛舟湖上并肩看风景的情侣,金明池广场自顾自歌的孩童,早起兴冲冲奔向驴肉汤馆只为一碗热汤的食客……在一个华丽丽、急匆匆的大时代,宁静朴实的小日子最弥足珍贵、令人向往。

  近年来,开封努力实现从“开封文化”到“文化开封”的转变,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当七盛角、开封城墙、启封故园、珠玑巷、东京极地海洋馆、上河城小吃街等一个又一个文化旅游新景点迎接四方宾朋,古都汴梁处处呈现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的风雅情趣。在古都开封,博大精深的宋文化在这里沉淀、积累,成为开封这座古城发展文化旅游的独有资源。

  如果以时间为轴,那么,以文化城在开封就有一条相当清晰的脉络:

  从以文化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升级,到“文化+”引领古都复兴,数十载摸爬滚打、风雨兼程;从发展“全城一景”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到一批批极具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建成和推出,开封厚重的宋文化印记,镶嵌进一块块青砖黛瓦。一个个文化旅游项目的落地开花,加快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发展步伐。

  几年来,以文化城,硕果累累,全民共享。细数这些新的文化旅游景点,让“老开封”心潮澎湃:

  开封城墙,这座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的古老城垣,如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全长14.4公里的古城墙,经过近年的逐段修缮,已成为风景优美的绿地公园和市民乐园;

  历史上的开封,因一汪又一汪的碧波清潭,得到了“北方水城”的美誉。近年,开封倾力打造的大宋御河、开封西湖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致完美融合,让游客和市民在两岸丝竹雅韵中体验出“人在画中游”的美感。

  以文化城,让开封更加自信——

  开封每年都会谋划和建设十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开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当一批批新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惊艳亮相,文化开封的浓烈气息便扑面而来,2017年共接待游客5862.6万人次,他们对开封的印象更是常来常新、变化不断;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开封文化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展馆规模、布展水平堪称国内地级市一流水平的开封市规划展示馆、美术馆、博物馆相继开馆;

  与此同时,开封不断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转化,让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这种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和转化,重新定义了“传承”的含义。以文化城,让开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开封市是八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厚重。要珍惜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坚持规划引领,增强规划科学性、指导性,保护古城整体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省委主要领导前不久在开封调研时要求。

  在开封,随便捡起一块古砖,仔细看看,便能寻找到一段历史;在开封,穿过一条巷,仿佛还能听到包龙图出巡的声声锣鼓……今天的开封人,或许已能自信地说:品文化,就来开封城!

  “宋文化对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影响深远,是开封独特的文化品牌。”开封市市长高建军深知,对宋文化底蕴发挥得够不够、挖掘得深不深,是古城开封提质的关键所在。

  比如,从挖掘文化资源上入手,充分发挥宋文化研究院的作用,加强对宋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展示,在城市特色培育、文化品牌打造、城市风格设计等方面突出开封特色;

  比如,加强文化载体建设,重点提升“十街”、建成“十馆”、打造“十片区”;

  比如,传承文化记忆,既注重物质文化遗产“形”的保护,又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神”的传承,加强对古城区的空间体系、街巷肌理、文物古迹、建筑风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整体保护,不留历史遗憾。

  作为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开封编制完成了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宋都水系、十湖连通、复兴坊,城墙六期、七期、八期等专项规划。城市修补重点实施了城墙修缮工程和复兴坊、宋都御街、双龙巷、马道街、鹁鸽市街、生产后街、书店街等历史街区保护与修缮工程。

  10多年前,因解放路拓宽,家住裴场公胡同西口的季艳随父母搬至其他地方居住。今年春节前夕,回迁楼完工后,他们一家重新回到位于裴场公胡同西口的商住楼新房子里居住。

  “鼓楼一直是开封城市的中心区域,但随着城市向西发展,鼓楼附近低矮破旧的民房、空中蜘蛛网似的各种线缆、因为下水道堵塞而污水横流的街道成了棚户区的象征。”季艳回忆说,“市委、市政府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融入‘城市双修’的发展理念,对这一带的老街街巷进行整体修复提升。如今,这里正在进行趋于完美的蜕变。”

  “看着经百城提质建设修葺的新街景,真的有些羡慕居住在这些老街巷的居民,这样的居住环境让人觉得幸福。”季艳说,充满文化味道的这几条街区,就是开封宜商宜居的缩影,越来越美的开封肯定会吸引更多外地人来发展。

  以业兴城

  支撑转型升级城市之力

  产业兴则开封兴,产业强则开封强。

  如果把开封的快速发展比作一支激越动人的乐曲,那么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则是其中最有激情、最有力的节拍。近年来,开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经济呈现出了“稳中求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各类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开封打造成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6月6日,记者步入尉氏县优德科技园,看到一排排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产品展示大厅中,上百种新型高科技康复医疗器械琳琅满目,显示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蓬勃后劲和光明前景。在该项目的带动下,尉氏县建成的占地千亩的豫港国际健康医疗器械产业园,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器械企业“扎堆”入驻,最终打造成河南最大医疗器械生产专业园区。

  这个一期投资12亿元的优德科技园项目,从当年5月开工建设,到第二年3月顺利投产,短短10个月,实现了“从一纸空白,到一期建成6栋4层车间15万平方米”建设的加速度。

  同样,2017年5月19日,投资逾1000亿元的开封恒大童世界项目开工。作为河南乃至中部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新的目的地,恒大童世界项目从当年1月13日签约到开工,历时126天,创造了重大项目“招、签、落、建”全链条招商引资的“开封速度”,也印证了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投资便利化和政府职能转变所带来的红利。

  优德科技园、开封恒大童世界创造的加速度和“开封速度”是必然的,它成为书写开封市项目建设“开封速度”的一个漂亮脚本,背后昭示出的是开封市秉持大招商、招强商的发展理念和下大力气营造亲商、安商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

  近3年来,开封市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创新,吸引了一大批具备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的高新企业入驻全市八大产业集聚区,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电子等十大主导产业。

  以业兴城看今朝。作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载体,百城提质为未来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平台,是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命题。开封市的选择是,百城提质要为新兴产业腾出空间,为改善民生腾出空间。

  城市不仅应该成为生活的天堂,更应该成为创业的沃土。开封市树立“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理念,一方面加快完善道路、供热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吸纳力;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做大做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等发展载体,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扩大创业就业容量,促进产业、繁荣城市。

  “城”拉不开框架,就缺少空间;“市”没有产业支撑,就难以繁荣。依照“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理念,开封市把项目规划与环境改善、设施配套、棚户区改造、功能提升、产业发展相结合,使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水清林秀。

  2017年4月1日,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挂牌。古都开封站到了改革开放最前沿。经过一年多的“试验”,开封片区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魄力,围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开创了诸多国内第一:

  成为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第一个推出典型案例的片区;率先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率先完成“多规合一”,率先启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

  一年前,开封市民胡予峥觉得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离他有点“远”:距离远,离他家有10多公里;生意远,自贸试验区是做大生意的,与他的小生意“八竿子”连不上。但是,今年3月22日,他买了一款新型的越野车,自贸试验区政策一下子给他省了10多万元。当天,他在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首批平行进口汽车交车仪式上说:“自贸试验区的确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紧扣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产业发展功能定位,开封谋划打造“234”产业集群体系。“2”即以文创产业和医疗旅游两大特色产业为亮点;“3”即以高端装备及汽车零部件、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三大制造业为支柱;“4”即以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四大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以中部营商环境国际化引领区为统领,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最高标准,系统集成各项制度创新,将开封片区建设成为营商环境国际化样板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表示。

  目前,开封市已规划确定了开封片区中央商务中心、文创艺谷、健康乐谷、高新智造谷、创智孵化谷、国际物流港、国际商务信息港的“一心四谷两港”的产业空间布局;确定了以自贸试验区20平方公里为中心,周边30平方公里至50平方公里预留区域、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10个商务“两区”与自贸试验区联动的四区联动新格局;加快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的申请步伐,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规划正在快速推进。如今,开封真正做到了以城促产、以产兴城、以业聚人。

  当前,开封市正全力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文章,全力以赴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弹奏出一曲新时代城市发展新乐章。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随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推进,一个更加宜居、更有品位的开封,款款向我们走来。(本报记者 童浩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