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市长王登喜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俊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郑新立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王永苏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鹿建宇
郑新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中原更加出彩——郑新融合发展论坛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
为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提升融合发展质效,6月8日,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新乡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郑新融合发展论坛在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和郑州新乡两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郑新融合发展的问题、对策及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郑新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王永苏等专家围绕郑新融合纷纷给出了各自的建议。新乡市人民政府市长王登喜,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俊峰,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鹿建宇等出席论坛并发言。
论坛由新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同民主持。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融’是本届论坛主题。‘融’能聚合资源,‘融’能创造生态,‘融’能激发活力。郑新融合发展,响应时代大势,符合经济规律,契合区域利益。”与会专家表示,郑新两市在城市定位、产业发展、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推动郑新融合发展,能为两地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开辟新的空间,带来新的动力,前景无限光明。
“郑州与新乡,隔河相望,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产业发达,人文厚重。改革开放40年来,两地都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郑新立认为,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具有较强吸引要素集聚的能力;作为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已成为全国的物流中心;作为制造业中心城市,集中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电子、汽车、食品等产业集群;作为金融、咨询等高端服务中心,拥有一批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科技、教育、医疗中心,集中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大学和高水平医院等。
新乡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制造业门类较多,起重机、铜管、电池、小麦生产和加工等具有一定优势;县域经济比较发达;大中专学校比较集中,科研机构较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农业基础好,具备建立现代化大农业的条件;各级党政机构治理能力强,拥有不同时期的新老先进典型。
“推进郑新同城化的条件已经成熟,同城化发展可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新的优势,收到1+1>2的效果,对双方乃至河南全省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郑新立说。
目前河南省处在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而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要素持续向特定空间聚集,并逐渐形成核心城市。核心城市和周边城市进一步融合,形成城市群与都市区。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是全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是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方面。”王永苏说。
随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不断推进,中原城市群恢弘气势日渐显现,郑新融合被相继写入省十次党代会、省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国家级政策优势的叠加显现,融合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专家指出,郑新融合除了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有着生态方面的考量。郑州面临着城区水系少、湿地少、林地少,自然环境对缓解城区热岛效应和污染物稀释等作用有限的窘迫。郑州如能跨过黄河发展,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将得到极大改观。
同样,有人认为建设郑州大都市区,不可能没有有效的生态环境空间。而将黄河沿岸打造成为大型生态公园、休闲场所,不仅可以拉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还能带动沿岸滩区经济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找准定位重点发力
目前,开封、许昌、焦作等市也在积极加快与郑州的融合发展。郑新融合要想先行一步、快上一拍、高出一档,需要在哪些重点领域发力?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推动“一体化”,共创新优势
郑新立认为,可以把平原示范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重点推动“五个一体化”——
一是产业发展一体化,围绕名牌产业和优势产业,通过专业协同打造产业集群。可以在汽车、机械制造、食品产业上,两地联合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进一步扩大两城之间的交通能力。郑新融合发展,目前的交通状况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要通过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方式,把两地连在一起,促进交通更加便利;除了新建大桥,黄河下穿隧道技术也已成熟,可使通行更便捷。
三是科研攻关一体化,加强两城科研能力的协调,实施联合攻关,发挥技术对郑新融合发展的作用。
四是人才培养一体化,围绕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加强两城教育资源整合。
五是城乡发展一体化,建立两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体制,带动乡村振兴。提高农村规模经营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此外,郑新立还建议新乡要着眼于当代技术进步、着眼于全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积极培育新增长点。超前布局一些新的产业,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生物工程、新一代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康养产业。在乡村振兴方面,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农民工市民化和特色小镇建设。
创新驱动,打造中原新标杆
“中原城市群建设已经有了顶层设计,地方需要做的就是系统集成,做好政策整合、部门联动、产业创新等。”许正中认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推动,要通过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招商引制,创新体制机制,构筑多元开放平台,把技术、人才、资本留下来,增加城市的竞争力。
“河南的发展定位,本身就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选择,在中原城市群规划实施中,战略定位更加重要。”许正中建议,城市一定要把竞争力作为发展方向,把创意、创业、创新、创造、创富“五创”作为兴城的战略目标。作为郑新融合的桥头堡,平原示范区要打造中原城市群新标杆性城市。要有大交通概念,在交通上与郑州一体化;要基于国际视野,打造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城市新区,成为河南创新发展的新阵地。
此外,许正中提出要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他建议平原示范区先把5个乡镇融合起来,推进土地、产业、人的城镇化,融入城市产业。让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城镇聚集,实现土地的集约使用。
突破难点育亮点,统筹协调强对接
郑新融合发展面临哪些难点?王永苏认为,对比郑汴一体化,必须正视郑新两地距离稍远的事实,加上黄河阻隔因素,交通开发成本较高。郑新融合必须首先下决心加快两地交通网络一体化和高速化,推动公路、铁路建设的同时,做好地铁的规划建设,在科学论证前提下,适时将郑州地铁延伸到平原示范区乃至新乡市主城区,切实让两地市民感受到同城化的便利。
第二,加快产业对接,实现错位发展。要突出主导产业,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避免四面出击。新乡的电池生产基础比较好,新能源电池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建议新乡市把新能源电池的研发、生产作为重点来抓,规划建设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生产科研教育基地,为郑州大都市区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提供支撑。
第三,加强郑、新、汴、焦统筹协调,加快黄河生态带建设。建议由省里牵头,新乡与郑州、焦作、开封合作制定沿黄生态发展规划,实现与郑州的跨河协调一体化发展,共建国家级的黄河生态带,努力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第四,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王永苏认为,制约新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主城区规模还不大,发展过于分散的问题还没有解决。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做大做强主城区和平原示范区上,也可以考虑给各县在主城区周边规划发展飞地,制定政策吸引全市生产要素特别是人口向主城区集聚。
第五,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总结完善推广长垣县经验,学习借鉴许昌经验,着力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培育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队伍,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王永苏还建议河南应借鉴京津冀协调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成立省级层面的高规格的郑州大都市区领导协调机构,统筹协调郑汴新焦许的一体化融合发展,统一制定发展规划。
鹿建宇建议将平原示范区纳入河南自贸试验区拓展区,为郑新融合发展打开对外开放的广阔通道。希望郑新黄河大桥早日实现对所有客车免费通行,另外新建一座连接新乡平原示范区与郑州郑东新区的黄河大桥,可使平原示范区至郑东新区车程缩减至10分钟以内。
郑新共商积极推进
新乡市政府市长王登喜说,近年来,新乡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郑新融合发展,在基础设施、要素配置、体制机制、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精心谋篇布局。积极对接“三区一群”战略,坚持将城市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五篇文章一起做,把“三带三区两城十镇”作为郑新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载体,加强与郑州的深度对接,着力解决新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突出交通先行。构建铁路、高速、公路全面互通的郑新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包括10桥20线(含7条高速、7条公路、4条铁路、1条轻轨和1条管廊)的跨黄河通道,建设与郑州密切相连的大都市区北部交通枢纽。
强化产业协同。一方面积极承接郑州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绿色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找准新乡的比较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大都市区的产业分工。
促进生态互补。充分发挥沿黄生态景观、南太行等自然资源优势,着力把沿黄生态景观产业带打造为集产业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休闲农业于一体的经济综合区、休闲度假区,成为全面对接郑州大都市区的重要平台;加快南太行文旅康养产业带、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延津县主题森林城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产业,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后花园”。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俊峰在论坛发言时表示,郑新融合不存在“郑冷新热”,而是双方都热。疏解非省会城市功能,双方的合作空间非常大。他用几个事例向大家说明了两地合作的积极态势——
去年8月,郑州与新乡签订了《郑新融合发展框架协议》,22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400多亿元。
今年2月,郑州市政府正式公布《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中,提出郑州要“北联”跨黄河加快与新乡等地的一体化进程。
今年5月,两市和开封、焦作、许昌等市一道,着眼推动郑州大都市区规划衔接、交通一体、产业协同、创新开放、生态共建、资源共享和功能对接,共商共谋,共同研究编制《2018年郑州大都市区行动方案》,为郑新深度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张俊峰表示,下一步郑州将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加强双方对接中不断拓展和丰富交流合作的领域和内涵,不断完善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合作水平与层次,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区联动发展和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对接。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和《郑州大都市区空间发展规划》为指导,加强两市发展总体战略衔接。积极推进交通、生态、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专项规划编制。聚焦联动建设,加强郑新融合发展规划和产业带空间规划研究。瞄准关键重点,统筹谋划文化地标品牌、海外城市合作、跨境金融、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是推动交通联接。加强市域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交通通道建设,重点推进郑济高铁黄河桥建设,结合跨黄河桥位资源,研究轨道交通6号线、7号线向北与新乡连接的可行性,启动郑新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国道107线郑州境东移改建和官渡黄河桥两个项目建设,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三是推进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主业突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联动发展,依托交通廊道,进一步吸引生产要素集聚,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郑新战略新兴产业和创新创意产业密集带;围绕食品、商贸物流、生态旅游、农业等产业,推进两市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形成两市间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鼓励区县合作,支持企业开展跨区域产业配套协作,支持金水、经开、获嘉等有条件的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鼓励共建产业园区。
四是推动功能对接和资源共享。加快两市电信、金融、旅游等服务功能对接,逐步实现同城化。探索实行居住证互认。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功能对接,建立促进劳动力、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构建一体化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区域信用联动机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内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交流合作,鼓励发展医疗联合体和医疗中心。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合作,鼓励高校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开展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鼓励两市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充分发挥文化、体育等资源优势,共同承办国际、国内大型文体活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五是推进生态共建。积极探索推进沿黄地区综合开发,全面启动沿黄生态文化带,布局建设黄河国家公园,打造集生态涵养、文化、旅游、滩区土地开发、水资源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推动郑州大都市区重点河流湖泊生态环境修复,强力推进以贾鲁河综合治理为带动的郑州都市区生态水建设,形成“水源优、河湖通、流水清、沿岸美”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共同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和项目,构建多层次复合型生态网络,协同推进生态屏障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
大交流必将带动大融合,大融合必将促进大发展。机遇在手,行之贵力。张俊峰表示,“郑州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记使命和责任担当,以系统的思维主动对接,在郑新融合中一体推进各种战略规划和平台,以开放的心态协同发展,破除郑新融合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郑新两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融合。”
相关链接
郑新融合发展大事记
2003年,新乡在黄河北岸建设开发区的构想首次提出,开启了郑新融合发展步伐。
2006年5月,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桥北新区。2010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新乡平原新区。2013年12月,更名为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2016年10月,加快郑新融合发展写入省十次党代会报告。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
2017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实施方案》,将新乡定位为郑州大都市区的次级中心之一,提出促进郑新融合发展。
2017年8月,新乡与郑州签订了《郑新融合发展框架协议》,22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400多亿元。
2017年9月,新乡市出台《2017年新乡市推进郑新融合发展工作方案》,确立了“规划引领、交通先行、产业协同、功能互补、节点突破、统筹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把新乡建设成为郑州大都市区次中心城市和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2017年10月,新乡市开始编制《郑新全市域融合发展战略规划》,目前已经通过初审。
2018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落实中原城市群建设实施方案,继续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进郑汴、郑许一体化和郑新、郑焦深度融合,加快大都市区建设。
2018年2月,郑州市政府正式公布《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2017-2035年)》中,提出郑州要“北联”跨黄河加快与新乡等地的一体化进程。
2018年5月,两市和开封、焦作、许昌等市一道,着眼推动郑州大都市区规划衔接、交通一体、产业协同、创新开放、生态共建、资源共享和功能对接,共商共谋,共同研究编制《2018年郑州大都市区行动方案》,为郑新深度融合发展进行积极探索。( 记者李虎成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袁楠 本版图片均为李超摄)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