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以国家最高标准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018-07-09 09:17:32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我国对城市食品安全的最高评价。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大市、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从2016年12月正式走上创建之路,以国家最高标准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如今,一年半时间过去,郑州市做了什么?人民对郑州市食品安全评价如何?

  ■背景:   

  “多”“大”“快”郑州食安责任沉甸甸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区人口数量、密度、流动性、复杂程度均居全省之首,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和关注度也属全省最高。

  目前,郑州市共有食品企业11.8万多家,拥有三全、思念、好想你、白象等多家全国知名食品生产企业967家,以万邦、百荣、四季水产、华夏易通等中部较大的农产品、食品、水产品及冻品冷链物流中心为代表的食品经营企业8.3万家,持证餐饮单位4万家,约占全省的1/6,辐射周边多个省(市)甚至全国。

  规模如此巨大的食品产业与全市988.1万常住人口、400万流动人口和畅达全国的便利交通网,使郑州食安形势呈现“监管对象多、消费群体大、人员流动快”的“多”“大”“快”三特点,铸就沉甸甸的食品安全责任。

  面对复杂的监管形势,严峻的监管任务,郑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简称“郑州市食药监局”)迎难而上,主动出击,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抓源头、控风险,促规范、补短板,创经验、出亮点,争一流、做示范,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使一大批事关全局节点性、标志性的大事要事取得重大突破,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举措一:

  党政同责齐发力全力保障促创城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要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

  为确保郑州食品安全,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明确食品安全的党政责任;推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工作规则》《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工作职责》《市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交流制度》《市食品安全工作职责界定办法》等一系列细则,一个全覆盖、无空隙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网迅速形成。

  创建伊始,为确保创建领导有力,郑州市委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7个副市长为副组长、35个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提出包括完善五大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推进十项食品安全保障工程、解决五类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在内的“五十五”工程计划。

  为确保目标如期实现,郑州市不仅将食品安全总体评价纳入年度目标考评,还将其纳入民生实事去管理。

  “欲成大事者,必固其基”。规范的办公场所、充足的人力保障和必要的装备条件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郑州市深谙此理,连续几年来,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6500多万元,在各乡(镇)、街道办设立了184个食品药品监管所。其中,17个监管所达到省级示范所标准。1231人被充实到各基层监管机构,110种各类执法装备配备到位。每个基层站所还按标准配备了专门的快检实验室、快检装备和快检技术人员,监管力量空前壮大。

  抽检,能迅速发现食安隐患,但需大量资金支撑。在这上面,郑州市也不惜代价,充分保障。

  2017年全市食品安全财政投入共1.37亿多元。完成了实验室抽检46189批次和快速抽检54656批次。2018年,拨付食品安全经费7561.23万元,民生实事资金1920万元,上年结转中央转移资金269.44万元,合计9750.67万元。

  有了强大的人财物支持,郑州“创建”一路高唱猛进,高标准进行。

  ■举措二:

  规范提升小作坊倾情改善大民生

  小作坊涉及大民生,我们经常吃的豆腐、牛肉、芥丝、手工馒头,大多数传统美食都是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市场需求很大。但千百年来,传统的小作坊大都条件简陋,环境脏乱差,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与否、生产加工的原辅材料及成品安全状况如何,均无从得知。这就存在很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如果简单一关了之,固然省力,但势必导致人员失业、传统技艺消亡、市场供给缺憾。

  如何既保障民生,又有效监管呢?郑州市食药监局决定采取“底数摸清,规范先行,示范引领,管服并重”进行综合治理,促使这些小作坊升级改造,消灭隐患,掌控风险。

  郑州现有小作坊1570多家,涉及18个类别、200多个品种。从2017年6月开始,该局在国家和河南省没有出台三小条例,没有类似技术规范的情况下,不等不靠,靠前作为,积极组织技术专家先后制订出台了河南乃至全国的首个《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通用技术规范》和非发酵豆制品、食用植物油、坚果炒货、粮食加工品、淀粉制品、糕点、小麦粉七类小作坊的专项技术规范,明确食品小作坊应具备的8个必备条件、7项必备制度,并在新密进行试点,投入6199.78万元,升级改造219家小作坊,创造性地利用二维码和“一票通”实施监管。

  升级改造,核心是功能分区。小作坊大都没有功能分区,生食熟食在一个地方加工,人员路线与食品加工交相穿插,极易对食品造成污染。食药监管人员深入一线,现场拉皮尺测量,画工程设计图,并随时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以使其达到小作坊专项技术规范标准。改造后的小作坊食品安全风险把控不亚于大企业,淡季不停,产量提升,销路畅通,收入猛增,作坊主们对食药监管人员感激不已。

  经过半年探索,2017年11月,郑州市政府在新密召开全市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规范化建设暨专项整治工作现场会。从此,小作坊治理整顿工作在郑州全面铺开。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工作。

  治理整顿过程中,该局要求各个县(市)区要写好三篇文章:一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写好锦上添花篇;二是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写好雪中送炭篇;三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写好传承创新篇。

  郑州经验赢得全省瞩目。2018年7月3日,河南省食品小作坊治理工作现场会在郑州新密召开,全省推广此经验。

  ■举措三:

  源头管理出新招全程追溯控风险

  郑州市是中部地区食品流通大市,有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单位8.3万家,其中,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8家。著名的万邦市场、中原四季物流港、毛庄市场等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辐射了中部地区乃至大半个中国。

  体量如此之大,如何才能管控好?光靠传统的监管是不行的,只有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准确高效溯源才能管住源头,把控风险。只要入口管好了,中下游就相对安全了。

  想溯源,何其难!

  长年以来,溯源是靠索证(监管部门发放的许可证照)索票(交易票据)来实现。批发市场大多凌晨开市,买卖双方忙于交易,很难做到每笔交易都及时记录并出具票据,对于那些不会写字的农民来说,更不现实。怎么办?

  让信息化手段来帮忙。郑州市食药监局指导开发的“溯本通”食品追溯系统中,小小二维码就能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先说来源二维码,可实现“来源可溯”。其内信息在进场时输入,在店面醒目位置放置。手机一扫,就能看到该商户的经营信息、所经营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合格的报告、所经营食用农产品的产地证明等信息。来此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如合格,可随时进场;无合格报告的现场接受检验检测。检测合格,可获合格报告再进入;检测不合格,就地销毁。

  再说交易二维码。每个商户手里还有一个像POS机一样的手持交易机。买家如果刷卡或扫码支付,在付款后,此机会打印出一张电子小票。票上自动生成一个交易二维码,里面包含了交易双方的信息和前文提到的“来源二维码”里包含的所有信息。假如这批产品出了问题,就能通过交易信息查到买家,实现“去向可追”。

  该系统首先在郑州市惠济区的毛庄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用,效果良好。2018年5月,郑州市政府在毛庄召开郑州市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现场会,要求全市推广此经验,三年内实现全域覆盖。

  ■举措四:

  营造“比学赶帮”氛围倒逼企业履行主体责任

  我国的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这一原则在监管实践中被表述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如何让食品经营者心悦诚服地承担起主体责任呢?

  郑州市食药监局不搞说教、灌输,而是创造性地把“比学赶帮”引进监管机制,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且看这两招:

  ——大型商超:两场公开评价,群众、总部都知道。

  郑州市有全省最多的大型商场超市知名品牌——品牌有20家,连锁店有60家,销售量、影响力巨大,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它们都是大牌,而负责流通的食药监管队伍是新兵且人少,如何在短时间内调动这些大鳄的积极性,全力履行主体责任呢?

  郑州市食药监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推出一个能四两拨千斤的妙招——“大型商场超市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公开评价活动”,让所有品牌都参与评价,上场比拼一番,结果全部公开,并及时告知其总部。此举属全省首例,获省局领导批示并提议全省学习。

  知名品牌自然都知道“名”的重要性。为不输给同行,各大商场超市在公开评价活动开展前后自觉查找隐患,堵塞漏洞,纷纷拿出巨款,不惜代价,更新设备、设施,保障食品安全,像家乐福、永辉、丹尼斯、华润万家、大润发、世纪联华等商超的投入少则300万元,多则1200万元。2018年,丹尼斯各个大卖场预算500万元以上,拟用于食品安全设备、设施的更新,以确保食品安全。

  2017年6月底和12月底,郑州市食药监局分别从市区20个大型商场超市品牌的60家连锁店中随机抽取9家、12家店,进行为期4天的公开测评及抽样检验,按分值排序公示评价结果。

  为确保评比公平,郑州食药监局经大量调研,公布34项89条评价细则。评比方式有监督检查、公开测评和抽样检验。为树立基层监管部门权威,留出其中5分交给他们依企业日常监管情况打分。抽样中,郑州市食药监局委托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依法采集各类检查检测数据,确保批次、数量、种类相同。

  评价结束,最终分数、名次一律及时公开。

  两次公开评价结果公布后,郑州市食药监局要求,优秀的门店持续保持,存在问题的门店及时进行整改,并将评比结果通报各参评企业总部,帮先进扬名,促后进警醒。这大大增强了大型商超自觉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

  ——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须“三要”,自查自纠成常态。

  主体责任,要知道,要承诺,要践行。这是郑州市食药监局对企业提出并力倡的主体责任“三要”。

  为此,郑州市食药监局联合公安机关在多处发放悬挂《食安主体责任告知书》,以广为告知;2017年8月22日,召开“全省万人万企‘响应、承诺、践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大会,全市330家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及来自部分食品加工小作坊、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的代表800多人参加。食品生产企业发出倡议,郑重承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成立“行业诚信联盟”,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自查自纠是落实主体责任的晴雨表。2017年的数据显示,郑州市食品生产企业自查1389次,共查出问题2653处,全部及时整改,自查自纠蔚然成风,渐成常态,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举措五:

  提升从业者食安水平力推APP帮其长知识

  食品安全,要求每个从业者都要知晓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但整个郑州市食品生产、流通、餐馆从业者逾百万人,人数众多,文化水平高低不一,且都忙于生意。学习,难以抽出整块时间;培训,更是难以集中起来。

  如何让他们学会食品安全知识、提升其食品安全水平呢?

  郑州市食药监局经过大量调研发现,移动互联网是当下时尚,人们无论再忙,总有时间刷手机。何不因势利导,把培训植入移动互联网呢?

  基于这一考虑,该局与一软件公司联合开发了在线学习考核软件“食证通”APP,让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免费下载后,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培训,累计学习40个课时后,还有望考取《食品安全员电子证》。此法一举化解了培训难题,在河南尚属首例。

  “食证通”APP从2016年8月24日投入使用以来,郑州市注册学习人数28899人,通过考核人数为3289人。仅今年上半年,该市利用“食证通”APP,对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考核4996户,公布考核情况3652户。

  通过手机在线培训后,食品从业者大呼长知识,监管人员也觉得沟通执法更顺畅了。此举,为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的持续提高提供了知识保障。

  ■举措六:

  首倡“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大创新,餐桌更放心

  餐桌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郑州市持证餐饮单位4万家,而餐饮监管人员有限,怎么管?

  郑州市食药监局决定,紧盯厨房,随时监管;不但让监管人员监管,还要通过互联网,让全社会都来监督。

  怎么做到呢?在全省率先启动“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建设,对“厨房重地,闲人免进”喊“NO”。

  这个系统通过安装在厨房、操作间、洗消间、库房等地的监控摄像头,对厨房关键环节全天候监控,并把监控内容通过互联网即时传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后,便可观看厨房的卫生状况、厨师的操作情况、食品的制作过程、餐具的洗消情况、食材的贮存情况,也可查阅该店的营业执照、从业人员的健康证、食材的索证索票情况、餐厨垃圾的处理情况等。涉及食品安全的信息,里面一应俱全,无须到现场,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松知晓。有了这个系统,厨师们在众目睽睽之下操作,必然更自律,做出安全菜品;监管人员也能大大提高监管效率,真正实现机器换人,机器代人。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餐饮安全尤其重要。郑州市投入1100万元,为全市900余家学校食堂免费安装“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将在今年8月底前安装到位;全市所有幼儿园也将开展“护苗行动”,于今年12月底前全部安装完成。

  截至目前,郑州市已有5621家餐饮单位实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下一步,该市还将在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方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

  2018年年底前,25条餐饮服务示范街将在郑州陆续建成,成为全市餐饮的新标杆,带动全市餐饮业健康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州市食药监局的辛勤付出赢得丰硕成果。

  创建以来,郑州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守住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底线。

  2016年、2017年,权威部门开展的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群众对创城知晓率、支持率的社会调查显示,综合满意度持续提升,分别为69.52%、

  74.49%。

  今年4月下旬,国务院食安办委托河南省政府食安办派出评估组,评估郑州创城中期绩效,最终评定郑州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以较为优异成绩通过了中期评估,评估档次为A”。

  这一成绩,凝聚了郑州食药监人对食品安全的责任担当,更体现了对全市人民的殷殷深情!(本报记者徐建勋何可 大河健康报记者杨振东 本报通讯员杨鑫)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