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将在郑州上演

2018-07-10 12:12:52  来源:大河报  责编:赵滢溪

  【娱乐-图片】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将在郑州上演

  《十面埋伏》剧照

  大河报讯:7月10日、11日,舞蹈剧场《十面埋伏》将在河南保利艺术中心上演。据介绍,这是杨丽萍艺术生涯中的关键作品,她脱离了演员身份而担任该剧总编导。7月8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采访了杨丽萍,她表示《十面埋伏》是自己艺术道路上的一次探索之作,《十面埋伏》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一点都不过时,“它能够让现代人得到很多启发”。

  “舞蹈剧场”突破传统

  楚汉相争是流传千年、家喻户晓的故事,垓下之战更是楚汉相争中的经典篇章,这一次,杨丽萍和叶锦添、田沁鑫等大师合作,将两千年前的一组人物从故事中提炼出来,放在更广阔的时空概念里,运用舞蹈和综合舞台手段,刻画每一个角色在特定时间、空间、处境下的内心冲突与纠葛。据介绍,主创人员从这段浩繁的故事中截取了几个横断面,提炼为“螳螂捕蝉”“粉墨登场”“十面埋伏”“草没荒冢”四场、六个主要角色。

  杨丽萍表示,《十面埋伏》并不是惯常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叙事结构,而是类似传统戏剧的四出“折子戏”,但又“形散神不散”。比如,萧何既是局中人,也是讲述者,既入戏,又出戏,从而产生间离效果,以主观与客观不断交替的方式进行表达。

  因此,在为作品定性上,《十面埋伏》并没有被定义为传统的舞台剧,而是赋予了它“舞蹈剧场”的称号。杨丽萍认为,所谓“剧场”,是泛指在舞台上所发生的一切可能性的表演,这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突破。

  《十面埋伏》暗喻人性危机

  据介绍,在《十面埋伏》中,象征、隐喻、重复、夸张等艺术手法比比皆是,处处暗藏玄机,耐人寻味。观众一进入剧场,就会时时中它的“埋伏”。《十面埋伏》开场前5分钟,气魄宏伟激越的《十面埋伏》琵琶独奏古乐开始奏起。观众会看到舞台上空悬挂着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剪刀,闪烁着寒光,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这是杨丽萍从云南一位画家的美术展中看到“剪刀”这个意象受到启发后,与旅美华裔艺术家刘北立合作设计完成的。这个舞台设计似乎是《十面埋伏》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给人一种危机四伏、大难临头、战争一触即发之感。

  “剪刀是民族文化中的特殊符号,也是整台演出的隐喻。演出最后,万把剪刀落下,意味深长。”杨丽萍表示,“剪刀是东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咒语、凶器、伤害,我们看到剪刀时隐约看到了很多含义。不让东方文化流失,是我的作品一直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演出中,舞者于剪影中穿行舞动,整台演出不见刀枪,却隐隐蛰伏危机,投射出古往今来人们内心的不安与恐惧,正点了“十面埋伏”的题。

  杨丽萍表示:“《十面埋伏》这个故事虽然古老,但一点都不过时。现在我迫切感觉到,这个时代虽然什么都发达了,但人性危机四伏,不知道你哪一天就被埋伏了,这时候就该推出这样的作品。这也是我在舞蹈道路上的一次探索,希望能够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