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丝路情谊长——河南对口支援哈密市的故事

2018-07-26 16:50:42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赵滢溪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时许,布德尔森·吐尔得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成功手术,被推出了河南省人民医院手外科暨创伤显微外科手术室。小布德尔森是一位来自新疆哈密的哈萨克族小姑娘,刚出生便被确诊为先天性复拇指畸形。“我很想谢谢他!”几天后,刚刚度过手术感染期的小布德尔森笑着说。她口中的“他”,是她刚认的亲人——河南援疆干部陈金岭。

  2017年以来,像陈金岭一样的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用自己的行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融入当地,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将河南与新疆紧紧系在一起。

  千里迢迢认亲戚

  古丝绸之路上,河南与哈密,一个在中原腹地,一个是新疆门户,距离相隔2000多公里,情谊绵延2000多年。

  从2010年开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河南已经派出了1922名援疆干部,对口支援哈密和兵团第十三师。感人故事,层出不穷。

  布德尔森·吐尔得汉今年10岁,她的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家里有五口人。父母主要靠在30亩草地上放牧20只羊和3头牛供养姐姐、哥哥和她。小布德尔森从小就有一个美丽的舞蹈梦,但是因为手指畸形的原因,她越来越不愿意上台表演了。

  2017年3月24日,陈金岭在红山农场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他了解到吐尔得汉一家的情况,果断决定结下这门“亲戚”,帮助吐尔得汉一家摆脱贫困。“小姑娘有这样的一个舞蹈梦,应该为她尽快解除病患。”看到热爱舞蹈的布德尔森越来越不愿意上台表演,陈金岭带她到河南接受了手指畸形部分的切除矫正手术。结亲以来,陈金岭便成为吐尔得汉一家的常客,平日里,不是电话联系就是上门看望。陈金岭帮助协调吐尔得汉女儿阿依丁古丽的贫困大学生补助资金,帮助她早日实现在家乡教书的梦想;吐尔得汉长子的身份证丢失,陈金岭协调帮助他参加高考……

  为扩大两地交往,促进民族团结,河南出台了《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两地文化交流、产业合作、学校结对、医院共建、人才互动、单位对口、社会结亲、就业对接等活动,推动河南省县区与受援地哈密市的乡镇(街道)、贫困村结对共建全覆盖,调动全社会力量,深化两地帮扶合作。

  跋山涉水手牵手

  2017年1月19日,哈密市伊州区鲁能希望学校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50余名来自河南洛阳、濮阳、开封等城市的五所中小学的学生们与哈密的50名中小学生结对,共同参加由哈密地区教育局与河南省教育厅联合组织开展的“热爱新疆 牵手哈密”豫哈青少年冬令营活动。

  小朋友们共同品尝了地道的新疆美食、可口的哈密瓜果,游历了多种建筑风格相辅相成的哈密回王墓、陈列着哈密奇石盛宴的回王府玉城、壮丽奇特的雅丹地貌魔鬼城、苍凉顽强的戈壁胡杨、新疆先民智慧的结晶坎儿井、巴里坤草原的冰雪世界……

  2017年,为促进两地人民互动融合,河南组织了“采撷文化 走近中原”豫哈青少年夏令营活动,体验感受中华文化。开展“豫哈丝路行”系列主题活动,启动“河南万人游哈密升级版行动计划”,组织“豫哈情·援疆行”河南广电全媒体哈密旅游公益宣传月活动,推动豫哈两地交流。

  河南与新疆的文化认同建设,充分发挥了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血脉相连、息息相通的优势和河南文化大省优势。为此,河南省制定了《河南省文化援疆实施方案》,实施支持文化研究、保护、开发、宣传、创作、阵地建设等文化援疆九项行动,推动援疆工作见物见人见认同。

  翻山越岭来帮扶

  2017年2月25日,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冻干果蔬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工仪式在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部新兴产业园举行,标志着河南“好想你”枣业正式落地哈密,该项目直接吸纳本地员工200余人,年加工农副产品5000吨。

  “我们现在有了新身份,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五堡镇哈密瓜种植户热合曼兴奋地说。以前每到夏季,全家人要四处找销路,高产量经常换不来高收益。唱歌的果公司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对哈密的优质哈密瓜、葡萄、红枣等进行精深加工,既能加快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又能让周边200多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2017年以来,为加大产业扶持,促进社会就业,河南把产业带动就业放在援疆工作的首要位置。河南省发改委、工信委、农业厅与受援地签署了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新疆同胞兄弟更好的生活做出有益有力的帮扶。

  2017年,河南实施建设类援疆项目41个,计划投资10.5亿元,其中援疆资金6.7亿元。此外,结合当地民族刺绣传统工艺,河南省安排援疆资金3000万元,建设巴里坤县民族服装产业项目,引导安阳安绣等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生产,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在家就业。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如今在哈密,“河南印记”处处可见。装备制造、资源加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产业,正源源不断地从河南“嫁接”到哈密,在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上拔节生长,硕果挂枝。

  (本报记者 王胜昔 丁艳 本报通讯员 杨思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