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正阳:花生开始“腾飞”

2018-08-08 11:54:18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正阳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到付寨乡章寨村察看春花生长势 资料图片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

  8月7日,记者来到驻马店正阳县,一尊鲜艳的花生塑像矗立路旁,在绿油油的花生田中煞是显眼。

  塑像底部,“中国花生之都”六个大字讲述着这样的故事:全县230多万亩耕地中,花生种植面积达到了172万亩,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

  谈起种植历史,正阳县花生产业服务中心主任梁莹如数家珍。那是在2000年,全国花生交易会在正阳召开,这次大会让当时有一定种植规模的正阳县跃跃欲试:“一亩花生三亩田”,经济效益可观的花生,能否大面积推广种植呢?

  说干就干,正阳尝试大面积推广花生种植。没成想,刚起步,就遇上了“拦路虎”。正阳县紧邻淮河,大部分土地是典型的黏土地,“早上湿,下午硬,一到晚上刨不动。”

  恰在此时,省农科院专家张新友来了。这位毕生致力于花生研究的院士,不为别的,就是要给花生插上科技的“翅膀”。短短几年,他先后培育出多个花生品种,不仅弥补了传统品种“小白沙”抗病性差等缺点,而且有效破解了土壤难题,为扩大种植面积“扎好了根”。他本人,也被正阳群众亲切地称为“花生院士”。

  “花生院士”助力,正阳花生开始“腾飞”。“2000年大概种有50多万亩,到2004年就达到了150多万亩,每亩产量多达六七百斤。”梁莹告诉记者,大面积推广种植的花生,一举改变了传统的“麦茬豆,豆茬麦,一年挣个两三百”的境况。尝到甜头的农户,从此与花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么大面积的花生,如何收?“以前人工收花生,效率低不说,一到下雨天,全得烂地里。”熊寨镇王楼村花生种植大户瞿怀洲种了半辈子花生,说起过去的艰难唏嘘不已。“现在好了,从种植、管理、收获到初加工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在家躺着都能收花生。”

  如今的正阳,花生机械生产企业发展到38家,年产机械6万多台。“本地用不完,就往外地卖。”正阳县农业局局长闫滋煌自豪地说,“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苏丹等地用的就是咱‘正阳造’。”

  90多年前,著名作家许地山在《落花生》一文中,赋予花生美好的品质,“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如今,靠着“很有用”的品质,正阳县把小花生做成了大产业:利用花生秸秆、花生壳搞饲料生产和食用菌种植,带动了该县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丰富的花生原料,吸引了君乐宝、鲁花、金龙鱼等品牌企业在正阳落户建厂……

  “花生个虽小,浑身都是宝”,在该县电商产业园,琳琅满目的花生产品让记者眼前一亮:花生衣可以用来养血补脾,花生叶可以泡茶降脂,花生壳可以做成枕头,花生蛋白、花生肽则是高附加值的营养品……

  一二产业壮大了,围绕花生的三产怎么办?行走在正阳大地,以花生产业为主题的梦工厂、花生文化园、花生观光园、花生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正酣,似乎给了我们答案。一个个花生特色“景观”,在吸引人们观光旅游的同时,也助推当地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路子。

  这几天,正阳国际花生产业园的工作人员胡军永异常忙碌。本月底,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在正阳设立的花生期货交易中心就要上线了。“届时,全国2000多家花生企业的报价,正阳‘说了算’。”(记者 李俊 杨晓东 通讯员 高万宝)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