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红薯含有多种膳食纤维,有“长寿食品”的美称。在河南舞钢市尹集镇大刘庄村有这么一位樊大姐,她通过种植红薯不仅自己实现了发家致富,更带领着周围的贫困村民们一起走上了奔小康的道路。近日,眼看就快到收获的季节了,在樊书荣的300余亩红薯地里,工人们都在紧张的忙碌着,刚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还沾着泥土,虽然样子不起眼,可樊书荣说口味却不一般。
红薯
樊书荣表示:“我现在种的有商薯19、商薯8号,全部都是脱毒原种。这边的优势是山坡地、黄胶泥,红薯口感好,产量也高,准备加工纯天然纯手工粉条。”
樊书荣是河南叶县人,早几年在叶县承包土地600亩。3年前,机缘巧合之下她来到尹集镇大刘庄村开始书写新一段的红薯传奇。
刚开始承包土地的时候,对农业项目不甚了解的樊书荣就一个想法“什么产量高,就种什么”。就这样亩产可达数千斤的红薯走进了她的视线。早年的红薯品种很少有脱毒处理,连年种植,出现了品种退化,致使产量一年不如一年。同时,大规模的红薯种植也令价格逐渐下行,这些生产因素的改变促使樊书荣走上了生产转型之路。
尽管是转型,但已经在红薯种植上挖到第一桶金的樊书荣并不打算放弃老本行。在不间断的外出取经过程中,她来到舞钢了解脱毒红薯的技术特点。当时正赶上土地流转,樊书荣最终把事业的重心转移到尹集镇大刘庄村。
大刘庄村的荒山丘陵最适合种红薯,亩产超过7000斤总产量达160余万斤,年收益近20万。谈起现在的经营情况,樊书荣乐的合不拢嘴。
樊书荣说:“红薯基本销往向石家庄、驻马店等市,足不出户,在家红薯都销出去了。一般散户、超市每天都过来拉,供不应求。”
红薯种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用工的需求很大。樊书荣大量雇佣周边的闲余劳动力,为附近的村民们增加了收入。每当育苗、除草、收获的时节,日用工可达百余人。贫困户王秀梅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丈夫腿脚不方便无法外出务工,家里还有一儿一女,早些年仅靠几亩薄田,一家人过的很是清贫。如今来到红薯基地里务工,家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王秀梅说:“(来这以后)感觉可好,又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大概一月能挣1000多,(生活)改善可多,手里宽裕了。”
樊书荣尝到了种植红薯的甜头,心想致富不能忘记乡邻,大力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对于边边角角不适合流转的土地,宣传发动小户让他们自己种,公司供苗并提供技术指导,将来进行收购。
樊书荣的红薯地
樊书荣说:“我现在在大刘庄、小王庄、姬庄这一带包了100多个贫困户的地,现在是300多亩地。给他们供苗、统一管理、统一回收,带领他们脱贫。下一步都是办个农村合作社以后,准备建个红薯窖,大量的储存,长期能销售。通过种红薯我的生活改变了,我也想带领周边的贫困户、周边的群众,让他们奔小康、脱贫致富。”(文/图 喜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