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在新郑举行

2018-09-25 10:37:47  来源:大河报  责编:赵滢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阎嗣昱合成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红枣满仓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庆丰收活动喜庆热烈

  大河报讯:秋分最是可人天,红枣树下说丰年!9月23日,黄帝故里——郑州新郑市红枣小镇洋溢着一片丰收的喜悦。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就设在这里。

  此次活动由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农业厅、郑州市委市政府承办。围绕“传承农耕文明,共庆五谷丰登”,设置了“中原丰收晒场”“中原农耕文化”“中原大厨房”“中原美丽乡村”“中原农业科技”“中原话丰收”六大主题板块,通过“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促丰收”等形式,全面展示我省悠久厚重的中原农耕文化、现代农业发展新成就、农村改革发展新变化、中原农民新创造。

  活动现场,中原丰收仓组团着实引人注目。丰收仓高18米,寓意河南省18个省辖市共筑中原丰收大粮仓。在丰收仓两边分布着18个装满谷物的大粮囤,寓意河南省18个省辖市2018年五谷丰登粮满仓储。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原丰收仓以粮仓为形,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蔬为基础,堆积成由中原特色农产品构成的标志性建筑“丰收仓”,体现《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的精髓,展示粮食丰收、颗粒归仓,寓意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灵宝苹果潼关梨,新郑大枣甜似蜜”。只见几棵“大肚子”枣树前聚满了围观群众。“这种大肚子枣树就是通过砑枣后形成的奇特形状。”资深枣农史先生用地道的新郑话向记者讲述着枣农的砑枣情结。

  在枣树的盛花期,也就是每年的5月到夏至前夕,村民们需要用斧子在枣树的腰间砍磕出不深不浅的刀印子,俗称“砑枣”。每一棵树上至少要砍下100多斧子,砍上好几圈,一季一棵枣树将砑三四遍。原来,砑枣树是因为夏季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枣树养分过盛,水分往上走,光长叶子和树干,反而不结果实。如果给它们来点挫折,就会长出香甜的果实。

  据悉,新郑大枣习俗与砑枣技艺当前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释疑

  主会场为啥选新郑红枣小镇?

  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郑是中华根脉之地、华夏文明之源和人文始祖黄帝故里。八千年前裴李岗文化时期,新郑地区率先进入以原始农业为主的氏族社会,五千年前仰韶文化中晚期,新郑进入黄帝族时代,是中华古代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带。红枣是轩辕黄帝最早发现、命名和指导种植并传承至今的中国原产农产品,是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杨书贞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