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沟村民盘古队喜庆丰收节
石榴丰收喜人颜
农民收获金灿灿的小米
河南日报讯:邙山脚下,似火石榴挂满枝头;黄河南岸,人潮涌动共襄盛举。9月23日上午,“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荥阳市第十四届河阴石榴文化节在高村乡刘沟村石榴广场盛装开幕。
石榴广场上,人潮涌动,欢声笑语。由玉米、南瓜、茄子、冬瓜等农产品装点的舞台和现场,展现着收获的丰盈。不远处,传来果农们的呐喊“开园啦”,高村乡3万亩河阴石榴园全部打开园门,喜迎八方宾客。
自今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家农业农村部选出102个系列活动作为全国活动,“荥阳河阴石榴文化节”顺利当选。
开幕式上,河阴石榴产业发展特殊贡献集体和个人、十大新农人、十大石榴种植大户、十大脱贫致富带头人轮番上台、领奖,引来与会嘉宾和观众的阵阵喝彩和掌声。
以“广大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为主题,荥阳开展“庆丰收”“话丰收”“助丰收”“乐丰收”“晒丰收”“享丰收”等6个主题活动。包括乡村振兴与石榴产业论坛;电商线上线下服务,“吃石榴、夺石榴”比赛,首届休闲农业摄影大赛,金秋采摘主题精品线路推介等活动。“河阴石榴王”拍卖会上,7个获奖石榴共拍得善款13.1万元,全部捐赠给高村乡中小学。活动现场,爱心传递,就如同那满树的石榴一样,甘甜如汁,团结如籽。
主题活动丰富多彩,好戏连台,充分展示了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当天,在高村乡刘沟村石榴广场和荥阳市人民广场两个展区同时开展的荥阳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会尤为吸引众人眼球。葡萄酒、核桃粉以及蜂蜜、花生、柴鸡蛋、小杂粮等土特产品“盛装”亮相,既展示了荥阳发展特色产业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折射出荥阳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取得的丰硕成果。
小石榴成就产业扶贫大作为
其实,荥阳产业扶贫的路子由来已久。
因村民散居在一条狭长沟壑里而得名刘沟村,位于荥阳北部邙岭,曾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为尽快让全村贫困群众摆脱贫穷,早在2004年,荥阳市委、市政府就决定走因地制宜、产业扶贫这条路子,逐渐引导村民走上发展石榴产业之路,将产业发展与百姓需求相结合,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致富转变。
当时,荥阳联合郑州市农业局、河南大学郑州校友会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以河阴石榴为依托,发展石榴种植产业。选购3万多株优质石榴苗运到刘沟村,发到农户手中,村里200亩老化的石榴树得到改良。
靠700亩石榴起步,到2007年,刘沟村3000多亩可耕地全部种上了石榴。“这几年石榴市场特别红火,每斤20元左右,每株石榴挂果最多的时候能达到40斤。”刘振生是刘沟村有名的种植大户,他曾算过一笔账:他家挂果的石榴有20亩,以每亩1500斤算,一年纯利润达20多万元。
2007年5月,“河阴石榴”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暨产地认证;2013年被确定为第八批国家石榴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一步一步,凭借石榴种植,刘沟村在2010年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变”成远近闻名的石榴种植富裕村。
近几年来,尤其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荥阳狠抓产业扶贫,科学编制《荥阳市产业扶持脱贫实施方案》,邀请规划设计部门,对全市40个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各村按照规划,制订出具体的产业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逐步开展实施。
坚持典型引路,荥阳聚焦北部贫困地区,瞄准石榴产业,出台多项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捆绑模式,实施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形成产业连片组团效应,辐射带动引领精准扶贫,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为进一步扩大石榴产业的脱贫带动效应,荥阳以完善基础设施为抓手,对石榴产业带进行“升级”规划设计,强化组团连片发展优势,打造集采摘、休闲、苗圃、旅游等于一体的产业观光带,提升石榴产业的效益。刘沟村2017年人均收入已达3.2万元,其中种植经营大户收入突破200万元。
在实现自身脱贫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周边广武、汜水等乡镇形成长达15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河阴石榴产业带,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捆绑模式,形成产业连片组团效应,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红果子构建产业带动新格局
与北部河阴石榴齐名的是荥阳南部山区的柿子。“北石榴、南柿子”,柿子产业的崛起,如今已经成为荥阳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新格局。
荥阳柿子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大规模的柿子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尤以崔庙镇郑岗村最为密集。2012年“荥阳柿子”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然而,前些年抱着这个“金娃娃”的郑岗村群众并没有过上富裕生活,308户、1154名群众生产生活一度十分困难。
近年来,荥阳坚持以“村村有特色产业、有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有集体经济收入、户户有增收项目”为目标,大力推进产业扶贫。
派驻驻村工作队进村后,走街入户,深入查访发现,郑岗村自然环境条件差,柿树品种更新缓慢,树龄老化严重,柿饼晾晒工艺落后,没有统一的品牌观念,群众缺乏发展信心……郑岗村柿子这个特色农产品未能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金饭碗”。
“病症”号准了,就要“对症”下药。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郑岗村发展柿子产业的步伐日渐加快:邀请农业专家针对柿树种植维护开展了专业培训;引导群众改变种植观念,发展连片种植柿树;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柿苗优选、嫁接;在原有欣欣柿子农业合作社基础上,新成立一个农业合作社,把8户贫困户以及今后动态产生的新识别贫困户作为股权股东,享受每年收益的10%作为分红,保障其稳定增收渠道;引进专业化企业对柿子相关产品包装开发,推出品牌柿子醋、柿叶茶、柿霜糖、柿子醋饮、柿木根雕等特色产品,从吃、看、玩上做文章,拉长柿子产业链条,种好“柿”业兴旺树,结出万“柿”如意果。如今,郑岗村已经发展柿树3万余株,保存古树就达1万余株,年产柿子近100万公斤、柿饼近15万公斤。
为进一步提升郑岗柿子的知名度,郑岗村连续举办了四届柿子文化节活动,文化搭台,旅游造势,经贸唱戏,促进文化与旅游柿子文化节深度融合,游客既能体验到山村世外桃源般的惬意,又能在登高望远中品位千尺塔山的历史古韵,同时,柿子产品营销也为郑岗群众广开财源,最终实现文化、体育、旅游、经济互利共赢。
每到金秋时节,在郑岗村的丘陵、山坳里,柿子风景成为山村一景,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带动郑岗甜蜜“柿”业蒸蒸日上。
金小米打造山区产业扶贫新引擎
如今,每到小米收获的季节,荥阳市南部山区刘河镇窝张、官顶、反坡、石庄等村都会呈现一派丰收景色。站在田垄上放眼眺望,无垠的田野里,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
刘河镇是小米适宜种植区。刘河小米色泽金黄、口感品质上乘,又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上世纪初期,就享誉郑州地区。刘河人祖祖辈辈都种小米,但是由于以前种植分散、规模小、销售渠道少、价格上不去,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刘河镇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按照“一村一品”的总理念,积极扶持各村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广名优产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发展高效农业。
为让刘河小米再次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刘河镇组建荥阳市五云山杂粮专业生产合作社等多家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石庄、反坡等村吸纳为合作社成员单位,发展社员304户,辐射带动群众1000多户,建起了现代化的小米加工包装工厂,年产谷子1000余吨。
在镇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目前,全镇谷子种植面积达3500亩,每亩纯收入2700多元。往往一上市就吸引郑州等地的“城里人”前来抢购,通过电商平台远销“北上广”等地。
拉动产业扶贫引擎,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助推产业扶贫。2017年,荥阳共投入资金97.049万元,先后完成科技产业化项目、到户增收等扶贫项目。荥阳目前40个贫困村有一定规模的产业,贫困村都成立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组织个数达到69个,40个村有对口带贫帮扶企业,带贫帮扶企业个数达到54家,带贫人数达2755人,30个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一核三级三带五板块”的产业布局,荥阳市将在贫困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南部山区和北部邙岭一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效益最大化,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特色产业发展的效益造福人民群众,实现全市人民群众的“小康梦”。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荥阳形成了‘南抓柿子,北抓石榴’的特色产业扶贫新模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荥阳市委副书记张东辉说,2018年荥阳市共扶持产业扶贫项目12个,项目总投资828万元,目前已全面开工。下一步,荥阳将在不断巩固河阴石榴、郑岗柿子、山区小杂粮等优势产业基础上,围绕黄秋葵、荠菜、艾草深加工项目,通过产业带动,助推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增收,高质量脱贫。(本报记者 何可 本报通讯员 任学军 蒋士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