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游”激发洛阳旅游新活力

2018-10-11 14:50:37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洛邑古城光彩照人 本栏图片均为曾宪平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畅玩小浪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明堂天堂音乐秀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欣赏大自然美景、深入乡村体验游、饱览历史文化古迹、畅游博物馆之都……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洛阳市旅游市场格外红火,人气旺盛,亮点纷呈。

  据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2018年国庆七天假日期间,洛阳市共接待境内外旅游者628.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3.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4%、17.1%,双双再创佳绩,谱写了全域旅游精彩的洛阳篇章。

  “降价”惠民受追捧便民服务暖人心

  今年国庆假期,正值洛阳河洛文化节举行。“双节”叠加效应,假日景区火爆的背后,是旅游+惠民的持续发力。

  龙门石窟、小浪底景区门票“降价”;木札岭、龙峪湾、西泰山、定鼎门博物馆、龙马负图寺景区推出“门票半价”;黛眉山、灵山寺、平乐牡丹画创意园,针对部分人群免票、打折、享优惠……旅游优惠诚意满满,旅游门槛一再降低,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旅游热情,催旺了洛阳旅游市场。

  为让来洛游客能够玩得开心,游得舒心,洛阳市旅发委实行24小时值班,12301旅游热线昼夜提供旅游咨询、投诉处理服务,及时为游客排忧解难。

  面对长假客流高峰,智慧旅游在假日“人潮”模式中大显身手。

  龙门石窟通过微信购票、刷脸入园、自助讲解、语音导览、停车场小程序,大大减少了游客排队和等待时间,提高了旅游舒适体验度,七天假期,共接待游客28.71万人次;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增设门票专用通道,凭票扫码入园,自主研发上线的旅游攻略类APP“探秘神都”,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分享体验,人气十足。

  体验旅游花样多产业带动劲头足

  逛古镇、住民宿、吃农家饭、买特产,成为旅游新体验。假期期间,洛阳市乡村旅游活动多、内容新、人气旺。

  体验诗意的田园生活,了解传统农耕知识,孟津县会盟新米节推出水稻收割和碾新米等游乐体验活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余热未消,白鹤镇举行的“丰收古渡·醉美白鹤”,让游客直观体验丰收盛景的捕鱼表演和“鱼廊”景观;伊滨区倒盏民俗文化村举办蒸汽火车游倒盏活动让游客感受复古穿越的乐趣。

  栾川潭头镇拨云岭开展“金秋骑游·助力脱贫”乡村休闲活动等,为游客提供了穿行山林、漫步花海、感受民风的绿色旅游新体验,不少外省市游客驾车远道而来,感受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体验与众不同的乡土文化艺术。

  黛眉山景区的5D玻璃栈道、网红秋千等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的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旅游立体化,游览多元化,延长了游客景区停留时间,拉动了二次消费,提高经济效益;栾川天河大峡谷举办螃蟹美食文化节,游客尽享“秋风起蟹脚肥”的视觉与味觉双重盛宴。

  此外,众多景区还适时推出美食节、购物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购买景区纪念品和土特产,白云山景区举办金秋公益山货节,核桃、板栗、猕猴桃、香菇木耳、拳菜等山货特产供不应求。老君山景区假期期间设置临时摊位点,让农民进景区卖山货,游客在临时摊点争相购买栾川当地原生态山货,既满足了游客购买新鲜山货的需求,也为农民扩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文旅融合受热捧服务品质再提升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博物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长假“旅游目的地”。

  国庆节前,由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精心策划的“研学洛阳,读懂中国”旅游产品和线路,在国庆长假受到众多游客青睐,洛阳博物馆、天子驾六博物馆、王铎故居、千唐志斋、程林文化园等研学游景点也因此“吸粉”无数。

  嵩县嵩湖生态园景区举办农耕文化展,集中向游客展现传统的农耕文化;田湖镇程村两程故里家风教育基地开展首届程朱理学文化节书画展,宣传展示传统二程儒家文化、书画文化,“母亲教育,营造书香家庭,树立廉洁家风”报告研讨会弘扬传统家风;王城公园金秋展、鸡冠洞广场狂欢舞会、栾川手擀面大赛、重渡沟金秋嘉年华活动、老君山五彩秋趣节等各大景区假日节庆活动异彩纷呈、特色鲜明,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繁荣了假日旅游市场。

  “节庆游”激发洛阳全域旅游新活力。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暖心故事:老君山无人值守“一元午餐”;洛阳警察热情服务外国游客;白云山景区工作人员帮助走失的孩子找到母亲;重渡沟景区秉持人人都是安全员、服务员、保洁员、救护员、宣传员“五员一体”理念,让游客宾至如归,既暖人暖心,又彰显了洛阳旅游形象。

  龙门石窟通过微信购票、刷脸入园、自助讲解、语音导览、停车场小程序,大大减少了游客排队和等待时间,提高了旅游舒适体验度,七天假期,共接待游客28.71万人次(洛阳观察记者 田宜龙 王雪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