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也“摔倒炫富” 网友:满屏都是正能量

2018-10-30 09:12:26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河南考古也“摔倒炫富” 网友:满屏都是正能量

河南考古也“摔倒炫富” 网友:满屏都是正能量  

  最近,一阵“摔倒炫富”的旋风,刮遍了各大社交平台,连严肃的考古行业也加入其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河南考古”日前先后晒出两波“炫富”图,瞬间引发千万网友的关注。短短几天,“河南考古”微博阅读量达两千多万次、互动两万多次,顺利登顶文博微博影响力周榜。

  “摔倒炫富”源于俄罗斯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发起的“炫富挑战”。炫富的形式是这样的:照片中一个人看似狼狈不堪地摔倒,可他身边散落的,却是他摔出的各种名牌奢侈品。这种集“狼狈”和“高级”于一体的画风在中国被玩出了新花样。

  那么,“河南考古”参与“摔倒炫富”活动意义何在?新时代,考古行业如何发挥新媒体作用,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考古﹃摔倒炫富﹄炫出文化自信

  10月13日,“河南考古”晒出了“炫富”第一波图片:一堆堆待整理修复的文物碎片,配文调皮地写道:那些摔倒的人已经立马被拖走了……这种清奇画风的“炫富”迅速蹿红网络,单条微博阅读量达2862万次,互动留言2.5万条。

  10月29日,“河南考古”微博负责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博士周立刚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这样的轰动效果让他出乎意料。“大家在博物馆经常会看到各种精美的文物,但是这些文物的背后,考古工作者长期所做的枯燥、繁琐的拼对、修复和保护工作,往往是被忽略的。”周立刚说,因此,这次“摔倒炫富”,展示的不是精美铜器玉器或者瓷器,而是那些正在整理拼对中的碎片和刚完成拼接的陶器和瓷器,在博物馆里看到的由各种精美器物所讲述的灿烂中华文明史,正是靠考古工作者把这样成堆的碎片一块块拼接起来的。

  令人欣喜的是,“河南考古”这次炫富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他们纷纷留言表示想报考考古专业、到考古发掘工地当志愿者等。“随便一块都是五六千年以上,谁能比。”……在网友评论互动中,洋溢着满满的文化自信。

  周立刚说,针对网友的要求,他们遴选了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作为试点,尝试引进考古志愿者参加考古工作,同时尝试考古工地向公众开放。

  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公众共享考古成果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河南文物家底丰厚,出土的珍贵文物和重要遗迹,串起了数千年来华夏文明的发展和演变。那么,如何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公众共享考古成果?

  “考古研究成果不能仅限于学者之间的交流,最终的目的是要向大众传播知识。传播知识的态度要严肃,但传播的方式可以灵活生动。在人们的印象中,考古总是严肃的、沉重的,而‘考古炫富’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打开方式。”周立刚说,从更高的层面来讲,要通过考古工作“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他们目前正在做的大遗址保护就是在这个层面的具体实践。

  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周亚威看来,目前,国内公众对考古的理解和认识仍停留在“考古是不是挖墓”“干考古的能不能鉴宝”这个阶段。用“摔倒炫富”的新潮传播方式把考古人的工作场景形象化,可以让公众饶有趣味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事实上,我省文博机构近几年在积极探索如何让公众走近考古,“河南考古”官微作为重要的展示平台先行先试。2016年一开通,“河南考古”就试水微博直播信阳城阳城址战国楚墓考古发掘,其中,从古墓中端出一鼎两千多年前的“牛肉汤”等精彩过程,引发了数百万网友的极大兴趣。此后,“河南考古”微博直播考古发掘、普及考古知识等成为常态。

  考古﹃摔倒炫富﹄摔出公众对考古的支持

  可让周立刚遗憾的是,目前很多一线考古机构对新媒体关注不够。一些考古机构只热衷于在微信平台发布严肃的考古学术成果,微博平台的运营力度较小。周立刚说,很多同行甚至问:现在还有人用微博?这让他觉得比较尴尬。

  正如周立刚所言,记者就考古“摔倒炫富”这个公众传播的成功案例采访了部分考古业内人士,他们均表示不了解。

  “让文物活起来”,让考古成果回馈社会,已经成为考古行业的共识。周立刚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助力文化遗产资源保护。首先,要接地气地普及历史和考古知识,提高大家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激发大家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和主动性,能够非常有力地促进保护工作。“河南考古”微博平台运行以来,接到很多网友的私信反映文物被破坏的情况,他们及时与主管部门沟通,有效遏制了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考古“摔倒炫富”,还摔出了公众对考古的支持与期待。周立刚表示,希望更多的考古机构能够加入新媒体矩阵中,与博物馆行业一起推动文博新媒体的建设,促进公众考古活动实现真正的公众化。(本报记者 王晖 温小娟)

  网友评论

  网友@会跑的猪:精美文物背后是考古人员日日夜夜的辛苦,厉害了河南考古!

  网友@有光的地方:这全是用碎片拼起来的么,工程量也太大了吧,考古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网友@小春此去:上周有幸见到了传说中的考古现场和考古专家,想象一下用小铲子和小笤帚挖出一座地下城,是多么伟大的工程啊,给辛勤工作的考古工作者点赞!

  网友@笑谈听风华:这才是“真炫富”啊,每件都是无价之宝,考古工作的意义也是无价的!

  网友@一颗榴莲:作为河南人,我为此感到无比骄傲,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自信已经深深刻在每个人心里。

  (本报记者赵一帆整理)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