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村水库鸟瞰。
注:到2015年年底,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到2017年年底,全省农村集中供水人口达到6824万人。
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坡改梯工程。
河南日报讯:为政之要,其枢在水。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河南位于华夏文明腹心地带,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山区到平原过渡带,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受水之利害最为突出,兴水利、除水害任务繁重。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河南省委、省政府积极探索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水利投入,丰水兴利,防汛减灾,助力粮食生产,建设生态文明,为中原更加出彩谱写出辉煌篇章。
治水理念从安全水到生态水
“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历史上,河南饱受水旱灾害袭扰,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群众时常忍饥挨饿。
为了让中原儿女免受水旱之灾,改革开放初期,河南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江河安澜,水旱无忧,群众有粮吃,吃得饱。
一批大中型水库得到除险加固。薄山、南湾、昭平台、宿鸭湖、石漫滩、白沙、板桥等一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水库,或年久失修,或遭洪水冲毁,防洪调蓄功能亟待恢复,我省统筹安排资金,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上马。黄河流域,小浪底水库、西霞院水库、故县水库、河口村水库相继开工并建成投用。淮河流域,燕山水库建成投用,荣获“鲁班奖”“大禹奖”;千里淮河第一坝——出山店水库大坝雄姿初展;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库正在加紧施工,大坝已经高高耸起。海河流域,盘石头水库大坝横亘淇河,提升了海河流域的防洪能力。
一座座大型水库像一条条铁索,紧紧扼住了蛟龙,大江大河得以安澜,为我省防汛工作筑牢了基础,也为农田灌溉提供了稳定的水源。
建设旱涝保收田,灌区面积进一步扩大。1978年,全省共建成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7处,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省不断加大投入,灌区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截至目前,全省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发展到38处,为中原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事业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水利事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河南省委、省政府转变治水理念,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兴水方针,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实施“四水同治”,构建现代水网,打造水生态文明,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刘正才说,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从过去“盼温饱”到现在“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群众对水的需求,也从水安全提升到水生态,我省水利事业也从工程水利逐渐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
农田水利筑牢中原粮仓基石
改革的春雷,在神州大地滚响,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开,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对于剧烈的社会变化,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一时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难以组织起来,中小型水利工程无人问津,失修严重。1985年到1988年,河南连续4年大旱导致粮食减产。
“强农固本,治水为先”。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1989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发布河南省水利建设发展规划纲要。1991年1月15日,省人民政府印发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红旗渠精神杯”竞赛活动。“红旗渠精神杯”每年评比一次,作为农业战线的最高荣誉。
“红杯赛”活动开展以后,1991年至1995年,全省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43.81亿元,年均8.76亿元。在“红杯赛”推动下,河南水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完成的工程量逐年增多,质量和效益逐年提升。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省进一步加大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开展高标准良田建设,打造国家粮食核心区,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原来俺村这些地都是沙荒地,粮食产量低,十来年前,政府在地里铺了路、打了井、修了渠,庄稼一旱就能浇,涝了也能排,粮食产量比以前翻了一番,小麦每亩能打一千三四百斤。”延津县小谭乡新堤村村民李红军说。李红军承包耕地50亩,加上农业专家悉心指导,种一年地能挣十多万元,他经常开着轿车下地察看庄稼。
虽然田地里旱能浇、涝能排,但农民用水更加节约、精准、高效。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43.54万亩。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温控大棚内的传感器检测到空气和土壤内缺少水分,就会提醒电脑发出灌溉指令,泵房里的水泵就会启动,大棚内的滴灌、微喷设备随即开始喷水吐雾,直到大棚内的湿度达到预定标准,灌溉活动自动停止。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发展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910.45万亩,全省粮食年产量多年稳居千亿斤以上,筑牢了中原粮仓的基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创新让水利建设更高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开放40年,水利管理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为水利事业兴旺发达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给我省水利事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让水管单位活力再次迸发。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大型水库维修管护费用不足,长期失修,管理体制不顺,职工收入较低,队伍不稳。2004年年底,我省出台《河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强力推动各地改革水管体制,将水管体制改革与项目申报和资金分配挂钩。通过改革,理顺了管理体制,创新了管理机制,畅通了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渠道,解决了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改革了单位内部机制,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大中型水库再次迸发出活力。
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让我省水利建设有了充足的资金“活水”。河南水资源严重短缺,旱涝灾害频发,补齐水利短板任务艰巨。但长期以来,水利工程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资金不足制约着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为破解融资难题,省委、省政府决定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2009年9月河南水利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挂牌,后更名为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我省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9年来,河南水投集团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为河南水利事业引来了大量资金活水。”河南水投集团董事长王森说,河南水投目前总资产513亿元,净资产202亿元,下一步要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水投方案”。
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让农田水利设施不再“年久失修”。近年来我省积极鼓励各地大胆探索,改革农田水利产权制度。宝丰县每个行政村都设立了村级水管员,不但负责饮水设施管护,还要负责灌溉机井、渠道、坑塘管护;济源市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内乡县打磨岗灌区采用“公司+协会”模式,探索建管新机制。通过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彻底扭转了“重建轻管”局面,形成了农田水利设施“有人建、有人管、有钱修、常运行”的长效机制。
水资源管理机制体制改革,让水资源实现永续开发利用。我省积极组织开展水权改革试点和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组织实施一年一度的水资源制度考核,扎实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民节水行动、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推进水资源监控系统建设,严格取水许可管理,严格计划用水管理,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刚性约束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在社会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全省用水总量始终处于220亿立方米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了18.5立方米。
改革让水利事业充满活力,技术创新让水利建设如虎添翼。改革开放这40年,水利建设技术创新经历了“肩扛手提”的人力作业、大型装备机械化作业和信息系统操控下的智能化作业三个阶段,水利工程技术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水利工程工地上,由于施工技术落后,还基本是人海战术,挖土筑坝靠人工完成。民工推着独轮车、架子车运送黏土、砂石,十分辛苦。”前坪水库建管局局长张兆省说,正在施工的前坪水库,建设单位与十多家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坝碾压实现了“智能化操作”,碾压过程更为科学规范,碾压效率也大幅提高。
信息化技术让防汛指挥更加便捷。济源市河口村水库上游28个雨量站,可以即时自动上报雨情到水库信息中心,大坝坝体内预先埋设的传感器,时刻反映着大坝内部的压力、沉降等技术参数,为大坝调度和安全提供决策依据;全省4093个水文站点实现了自动测报,我省各地的雨情、水情、汛情可以随时掌握,为江河湖库闸坝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兴水润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我省水利事业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兴水润民,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为中原城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通水,中原儿女喝上甘甜的“南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到今年11月9日,已向总干渠中调水171.95亿立方米。中线工程沿线19座大中城市5310万居民喝上“南水”,其中我省1900万人饮用上甘甜的“南水”。“南水”还扮靓了中原城乡环境。今年上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向北方进行大规模生态补水,其中向我省补水5.02亿立方米,我省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沿线受水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上升,河湖水质得到显著改善。
水库移民生活安定,日子越来越红火。为了南水北调,为了我省水利建设,众多群众离开故乡,成为水库移民。改革开放以后,我省故县、小浪底、盘石头、西霞院、燕山、河口村、出山店、前坪等大型水库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动迁移民47万人,尤其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16.5万人,移民人数逐步增加,目前我省共有水利移民204万人。1986年3月,省政府提出把安置型移民改为开发型移民,促进移民发展。2006年8月,省政府规范了移民安置的程序和方式,提高了征地的补偿和搬迁的补助标准,加大了移民后期扶持力度,移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全面推行河长制,整治河湖突出问题。在去年全面建成省市县乡村5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全省实行湖长制,建立市县乡村4级湖长体系,5万多名河长湖长上岗履职,巡查河湖,集中开展河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打击非法采砂,开展河流清洁行动,全省河湖面貌明显改观。
兴水润民,助力脱贫攻坚。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叶县保安镇冯庵村78岁的村民李合喜用上了自来水,他感叹再也不用去拉水吃了。2005年至2015年,我省全面解决了4700万农村居民和666.3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我省共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375处,覆盖全省159个县(市、区),覆盖行政村38027个;农村集中供水人口6391万人,占全省农村供水人口8098万人的79%;分散式饮水工程供水人口1707万人,达到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今年,要确保33个计划脱贫县和110万脱贫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
四水同治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每当夜幕降临,汝州城市中央公园云禅湖上,喷泉随着音乐起伏而摇曳多姿,音乐喷泉过后是水幕电影,围观的市民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录像,记录下家乡的美景。从云禅湖向南,7公里长的城市中央公园内,丹阳湖、望嵩湖、天青湖、鹳鱼湖倒映着别样的风景。这是汝州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以水润城”的具体体现。
有了水,城市就增添了灵秀之气。郑东新区打造水域靓城,如意湖、龙湖遥相辉映;开封水系贯通,乘客沿水路夜游汴梁,汴西湖让游客流连忘返;许昌建设水生态文明城,护城河内游客踏浪观花;新蔡周边湖泊相连,正在积极实施水系连通项目;汝南县实施中心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整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居民将来可以乘船环游县城,观荷花、赏枫叶。我省积极推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出“以水润城”,各地顺势而为,积极行动,改善水生态,提升城市品位。
乡村盘活水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宜居村庄。通过清洁小流域建设,创建水美乡村等活动,一批乡村治理了水土流失,坡地改为梯田,恢复了生态美景,村民通过特色种植,发展生态旅游,让乡村不仅生态宜居,而且产业发展,生活富裕,带动了乡村振兴。平桥区郝堂等3个小流域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渑池县柳庄成功创建黄河流域第一个国家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登封市徐庄镇柳泉村、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今年初被评为我省第三批“水美乡村”,至此,我省已经有61个乡村获此称号。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我省乡村振兴的步伐更加坚实。
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水利工程设施不断完善,防汛抗旱能力不断增强,水利事业发展不断加快,但河南的“水”仍然面临着四个突出问题:水源不够、水量不足、水质不优、水利工程不多。破解这些问题,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这一关乎长远发展、全局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省水利厅厅长孙运锋说,要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着力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通畅、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实施“四水同治”,高效利用水资源、系统修复水生态、综合治理水环境、科学防治水灾害,贯通水系、畅通水网。着力完善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河流健康保障、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等四大体系,让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秀美,让水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河南水利人积极践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勇立潮头,锐意改革,积极构建现代水网,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水域美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原更加出彩贡献力量。(记者 高长岭 通讯员 李乐乐)
本版图片图表均由河南省水利宣传中心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