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红旗渡槽闫志全摄
东方红渡槽温洪波摄
红色研学游资料图片
党员干部在跃进渠教育基地培训资料图片
渠绕高山牛文堂摄
丰碑翟立新摄
跃进渠渠首赵东方摄
有人说,不到跃进渠,不知道跃进渠之美。此言不虚。
游客行走在安阳市殷都区西部的群山之间,可亲眼目睹蜿蜒近千公里的跃进渠,像一条银色的飘带,如彩虹飘荡在蓝天白云之间、似长龙出没在悬崖峭壁之上。
跃进渠与红旗渠同处太行山,两渠相距不过数十里,人称姊妹渠。近年,随着旅游的升温,不少游客惊奇地发现了新大陆:跃进渠,真美,风景美如画。
跃进渠不仅美丽,还有一串串讲不完的精彩故事。
1 “逼”出来的跃进渠
渠名定为跃进,不仅仅是诞生在大跃进年代,还蕴含着咬定青山,勇往直前的含义。每当人们提及渠名,给人提劲,还提升人的精气神。
安阳西部的太行山区,土薄石厚、水源奇缺,有村名为证:杨家河村根本没有河,东水村一点水也没有,好井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出了一眼活水井,可每到天旱时节,又变成了枯水井。这方土地,人名中多带“泉”“水”字,这是人们的企盼。
水不是盼来的,而是干出来的。1958年,安阳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和实地勘测,决定“引漳入安”。
1960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停建。
1966年二次复工,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再次搁浅下马。
挫折和磨难,丝毫不能改变安阳县人民“引漳入安”的美好愿景,1968年11月,全县人民誓师修建跃进渠,发出最强音:“跃进渠只有三上,没有三下;要有三下,除非带水回家!”
一声令下,万众响应。盼水心切的安阳县人热血沸腾。数万名修渠大军高举红旗,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修渠工地的道路上,誓让“高山低头,河水改道”。
他们自带干粮、行李,赶着牛车、马车,推着小推车,拉着粮食、炊具等生活用品和铁锹、镢头、铁锤、钢钎等劳动工具,浩浩荡荡地从四面八方云集到太行深处、漳河南岸,顶着凛冽的寒风,挖窑洞、搭草棚,安营扎寨,拉开了“千军万马战太行”的序幕。
经过10年鏖战,跃进渠终于在1977年全线竣工通水,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百姓喝着渠水,喜悦地说:“这是我们的生命渠、生态渠、幸福渠啊!”
如今,跃进渠已走过了41个年头。40多年来,它改变了安阳西部山区生存环境,使大面积农田得到灌溉,而且通过“千塘百库”长藤结瓜,实现了大面积的蓄水,滋润着这方大地。有了水,这里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2 创新创业镶嵌生态美
登上跃进渠,仿佛能听到太行山的呼吸。
看到一座座独特的水利工程,犹如一座座丰碑。
在深山里,有个渡槽名叫群英,是跃进渠上最大的空腹式石拱渡槽。它虽然没有赵州桥古老,但格外雄伟壮观,难怪许多游客来到此地,纷纷与其合影。
它西起老爷岭,东至石门崭,单孔飞架在都里镇上寺坪村东南的跃蛟沟之上,全长70米,跨径50米,最大建筑高超过了10层楼。
或许有人会说,建个渡槽算啥?当今港珠澳大桥都能建成,这还不是个小儿科吗!可说话者却不知,新中国建设初期那个物资还十分匮乏,没有塔吊,更没有大型起重机,建成是何等的不易。
起初,指挥部准备用木料当基座建桥,可一算账,光需要木材就要550多立方米,可四处拼凑也仅有百多立方米,缺口太大。
愚公可移山,困难吓不倒英雄汉。修渠人开动大脑,采用800多立方米的片石,先垒成一个石拱胎。最大的拱石有1150公斤重,用8根杠子16个人抬,人们喊着号子,出色完工。
位于林州市砚花水村的东方红渡槽,凌空飞架在沙湾沟的两个山头之间,长118米,高达47米,单孔净跨64米。在当年一无设备、二无专家、又在深山作业的情况下,仅靠自制的一根重20多吨、高52.5米的“老杆”和一根重16吨、高51.5米的灵机扒杆,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拱肋吊装工程。
红旗渡槽是跃进渠上规模最大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U形薄壳渡槽,在拱梁对接时误差仅仅2毫米,即使在当今测量、计算仪器非常先进的年代,也值得称道。
一个个至今看起来依然气象万千、透着十足“洋气”的大型渡槽,就是靠“土专家”用“土方法”建成的。
跃进渠有大型渡槽17座,最高的渡槽超过15层楼房,最长的有973米,一眼望不见头,令人不禁惊叹于那个年代的人们巧夺天工的智慧。
眼下,巧夺天工的跃进渠与太行山浑为一体,显得格外靓丽。
3 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精神层面也得到了享受。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渠,先辈们舍生忘死,为民谋幸福而前仆后继。看过跃进渠,人们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在精神上、思想上、灵魂上受到洗礼。
牛漳来,21岁上山修渠,为了完成“引漳入安”,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张来”改成了引来漳河水的“漳来”。在修渠的10年间,他出生入死,手不离除险钩,腰不离除险绳,攀悬崖,飞陡壁,炸顽石,顶塌方,凌空爆破,撬险石多次遇险,除流碴8次负伤,踏遍跃进渠沿线数百个山头。
青年女民工王素珍,俗称“铁姑娘”。这位打钎能手曾带领全连20多名女青年,练就了用长满老茧的双手一口气连打500锤的硬功夫。
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108位英雄儿女为修渠壮烈牺牲,500多位民工伤残。
不忘初心,发扬红色传统,跃进渠是一个极好的教育载体。今年8月,跃进渠成为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大学、安阳工学院、河南护理学院、省委组织部等单位党员干部来此地参观学习培训,心灵引起巨大震撼:“我们一定不负嘱托,立足本职、奋发有为、乐于奉献,像修渠人那样忠诚党的事业。”
“党员红色教育、团干培训、中小学研学游、少年军校”等在这里开课,以跃进渠工程实体和跃进渠纪念馆为依托,进行开放式的直观立体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当一茬一茬人涌来,看过跃进渠的美景,听过修渠人的故事,留下最深的话语是:幸福是干出来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美哉,跃进渠!壮哉,跃进渠!
联系电话:0372—3308789
0372—3309099
(李同庆)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