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讲好河南故事 融入“一带一路”

2019-02-25 08:53:57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赵滢溪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形象立体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新媒体时代,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需要加强中原文化网络传播研究,推动网络传播创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河南。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需加强文化驱动力

  201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发展优势,打造平台载体,提升开放水平,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开放环境。弘扬和传播中原文化,是河南“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先行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五年多来,河南牢牢把握有利时机,积极作为,陆续打造出空中、陆上、网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构筑了河南对外开放全方位立体通道。河南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艺术展演、文物交流、学术交流和旅游往来等活动增强了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老家河南”“出彩中原”等外宣品牌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高。未来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以开放的姿态勇往直前,需要强化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继续发挥中原文化资源禀赋,加强中原文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打造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形象,以文化交流筑牢“一带一路”建设人文基础。

  推动中原文化网络传播创新

  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在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和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家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全媒体时代,新的网络传播技术为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展示平台和更加便捷高效的对外宣传方式,也为河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实现民心相通提供了一个新型双向互动的传播路径。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重新洗牌重塑,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主渠道、主阵地、主战场。

  在“一带一路”上讲好河南故事,需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推动中原文化网络传播创新。一是传播理念创新。网络传播定位要从原来的“宣传”导向转为“服务”导向,深度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联通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互动起来,把我们眼中的中原文化和外国人眼中的中原文化融合起来。二是传播内容创新。改变以往侧重精英的“高大上”文化宣传方式,多关注一些普通民众衣食住用行方面“接地气”的民众文化需要,以“互联网+”中原美食文化、嵩山武术文化、洛阳牡丹文化、河南中医文化和中原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等文化形式,提高中原文化带给沿线国家民众的吸引力和“获得感”。三是激发创新活力。激活中原文化网络传播的创新活力,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支持力度,营造创新生态,鼓励民间、个人参与中原文化网络传播,提高创新创造活力,努力构建多维立体网络传播体系。

  构建有效的网络传播机制

  当今世界,网络传播已经成为主要传播方式,网络舆论已经是社会舆论主要组成部分,网民已经是主要传播对象和传播参与者。讲好“一带一路”上的河南故事,增强沿线民众心理认同,需要将中原文化以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讲得更好、更广、更深入。一是构建网络传播话语转化机制。从“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从翻译、旅游、网购、民间学术交流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原文化网络传播,通过个性化、互动化传播,与官方“高大上”的时政宣传形成良性互动。二是构建全媒体协同创新机制。打造海内外媒体之间、网络媒体平台之间、网络媒体与受众之间、不同地区受众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多角度、多层次打造中原文化对外宣传网络平台,形成政府、企业、媒体、高校、智库、个人良性互动的立体网络传播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小语种翻译人才,综合利用海外互联网社交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实施在地化精准网络传播。三是构建网络传播效果多维评价机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的网络传播既要线上交流加深了解,也要线下交流进一步增强认同,既要关注传播“量”的增加,又要重视“质”的提升,同时还应建立网络传播发展期、成熟期和稳定期等不同阶段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四是构建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面对纷繁多变的国际环境,讲好河南故事,还要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把准基调,加强引导,防止误导。同时,加快舆情采集、监测和分析技术推广应用,实现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精准化、个性化,加快形成网络舆情快速反应力、引导力、控制力三力合一的舆情防御体系。

  (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刘兰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