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李春晓,是南阳市内乡县乍曲镇上庄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从2017年11月15日,驻村的第一天起,她便把上庄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入户走访,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实话……仅7天时间,她便对该村的地理、耕地面积、产业状况等了然于心,深入了解上庄村的贫困状况和51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
李春晓(左)在给贫困户於老汉讲政策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派驻贫困村第一书记,她深知村党组织在同步奔小康路上的关键作用。为建强支部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她积极抓好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为帮扶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千条理、万条理,脱贫致富是硬道理。“在村里,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村两委干部和我一起努力;在村外,还有知冷暖的‘娘家’在支持着我。”2月28日,李春晓说。2018年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上庄村共计脱贫30户,目前仅剩2户家庭特殊的兜底户。
解民忧,“泥水路”变水泥路。过去遇上下雨天,走进上庄村滕沟组就能体验到粘掉鞋跟的泥水路。经过李春晓的努力,在县农机局、移动公司主要领导的积极协调下,滕沟组争取资金24万元,硬化了2.5公里水泥路。现在的滕沟组,宽敞整洁的水泥路连村入户,老乡们见了李春晓都说: “感谢你啊,好闺女,俺们现在走上这么好的路!”
2018年以来,李春晓共协调上庄村打井3眼,修路3.8公里,新建村部5间,并配套了电脑、桌椅等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上庄村位于南水北调汇水区资源保护区,养殖业受到限制,群众增收成难题。经过前期的考察和村支两委努力,上庄村采取“党支部+技能人才+贫困户”的帮扶模式,栽种无花果树500余亩,解决了28位村民的务工问题,其中徐国恩等10余户贫困户,不仅流转了土地,还在基地打工,每月收入1500元,成了“收租金、领薪金”的产业工人。徐国恩逢人都说:“咱也跟城里人一样按点上班,按月领工资了。”
群众的需求是“第一信号”,只有真心扎下根,融入村里,真正为民排忧解难,才能实现“第一书记”的价值。眼下,整个上庄村美了“面子”,富了“里子”,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文/图 王小军 樊迪 刘波 王振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