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今年芦笋面积又扩大了200多亩,村民顶着烈日用育苗基质育芦笋苗。”7月15日上午,南阳市内乡县王店镇显圣庙村芦笋产业发起人张彦克说。
走进芦笋基地,满头大汗的张彦克边指挥农户边介绍说:“虽然今年天气干旱,但芦笋产业合作社管理规范,全是用滴灌浇水,芦笋发芽早、上市早、价格也好,收入的确不错。看到脱贫希望的部分村民今年又申请入社另外发展了200多亩,面积越大、凑车越方便、价格越高、收入越大,这就是规模效应。”
“芦笋种植真是一个技术活儿,多亏张彦克的指导。育苗第一步要提前浸泡催芽三到五天;第二步要整理好育苗床,做到南北通透,整理平整;第三步要采用育苗基质加穴盘育种,统一规划摆放整齐后水肥猛攻。一亩地要摆80盘,一人一天可装300多盘,每盘工钱五毛,俺一天工资就有150多元。”一位新入社的大叔喜笑颜开地说。
显圣庙村支书指着绿油油一眼望不到边的芦笋产业大棚说:“芦笋一次移栽定植十年收益,第一年春定植,第二年开始连续十年都可收益,第一年采笋亩产五千元左右,往后几年逐年递增,群众非常欢迎。”
据了解,张彦克曾是经营蔬菜货车的小老板,2016年投入300余万元,以高于市场价格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200余亩开始发展芦笋产业;2017年种植成功,并实现了产销两旺;2018、2019年亩收入均达到每年5000元左右,不仅自己发了家,而且带动了本村20多户入社村民顺利致富。同时,张彦克还安排30余名贫困户就近就业,每月每人务工收入就达到了1500元-2000元不等。(文 周君晓 樊广峰 编辑 万庆丽)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