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开放看河南扬起“郑龙头”引领大开放

2019-07-23 08:59:59  来源:河南日报  责编:刘征宇

   一个区域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要选择一个平台和抓手,一个足以影响和带动全局的“引擎”,就像上海之于长三角,广州之于珠三角。

  那么,河南要在当前较好的基础上谋划更高水平的开放,“引擎”选在哪里?

  7月4日,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郑州打造成为我省参与全球竞争、集聚高端资源的战略平台,形成我省的核心增长极,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7月9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在郑州调研时强调,郑州要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作出更大贡献。

  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列的郑州,已经成为国家城镇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和“经济极核”。这个“龙头”够不够强劲有力,直接影响河南全域开放发展的质量和层次。使命何其荣耀,担子又何其沉重。

  引领河南大开放,“郑龙头”责无旁贷。

  “郑龙头”怎么看

  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画一条直线,这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其东南侧43%的国土居住着94%的人口,西北侧57%的国土仅居住了6%的人口,“南强北弱”是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最基本的特征。

  河南有上亿人口,郑州作为一座与“胡焕庸线”距离相对较短的北方大城市,开放的大门越敞开,发展的脚步越均衡,越能发挥自身优势,为“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提供更大支撑,其战略支点作用非常突出。

  郑州不单单是郑州的郑州,而是河南的郑州——

  肩负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郑州必须具备较高的首位度和经济发展领导力,才能带动区域发展“水涨船高”。

  郑州这个“龙头”,成色很足。经济质量佳,郑州是全省首个实现“三二一”产业结构的城市,样板意义和示范作用明显;创新势头猛,郑州一地的双创人数占全省近四分之三,创新平台高度集中;影响范围广,“上合总理会”让郑州获得了世界级声誉,全球跨境电商大会等“大戏”每年都在郑州如约上演,“吸睛效应”明显。

  今年年初,郑州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三大突破”为标志,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也锻造成了引领带动河南大开放大发展的“硬核”。

  郑州不单单是河南的郑州,更是中国的郑州——

  从全国版图看郑州,“航空港”“自创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数据综试区”五个功能定位各有侧重的国家战略相互叠加,既辐射周边,又活跃全局,在中部崛起国家战略中显示出强大的中原力量。

  “连天接地,服务内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成果中关村,转化郑洛新”,郑洛新打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域限制,主动北上“联姻”;“办证掐表算,立等可取”,郑汴洛在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全国首推多证合一;“政府监管、企业经营、消费者维权不再难”,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走出海淘“灰色地带”;“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在郑州用5G撬动新一轮数字变革。

  据估算,以郑州为中心2小时的高铁经济圈,覆盖了4亿人口的货物集散和消费圈;以郑州为中心2小时的航空经济圈,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和市场,郑州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战略要津角色更加凸显。

  郑州不单单是中国的郑州,还是世界的郑州——

  背靠黄河水,面向大陆桥,郑州与世界的故事不断出新。

  11个小时的航空运输,西班牙ZARA品牌服饰出现在中国各大商场的货架上;13天的铁路运输,焦作风神轮胎直接安装在德国生产的宝马汽车上;4天的陆海联运,韩国的母婴用品来到郑州中大门;72小时的跨境海淘,确山小提琴在意大利奏响“中国好声音”……

  在“地球村”的国际视野观照下,郑州的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对外开放口岸、文化沟通桥梁的地位还会更进一步强化,越来越有“国际范”。

  “郑龙头”怎么办

  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郑州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三中心一枢纽一门户”建设,落脚点选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门户”上,绝非偶然。

  门户城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对外部产生吸引力和辐射力,特别是对门户城市腹地的发展会起到极大促进和牵引作用。

  做好这个“门户”,郑州任重而道远。

  ——门户要足够大,才有引领力。“引领作用”“龙头作用”“中心城市作用”……这些在区域经济评价中的“常用词”,事实上都聚焦于一点——“城市首位度”。

  郑州城市首位度仅为20.3%,与其他国家中心城市相比仍然偏低,不到30%的首位度临界点。要带动中原城市群乃至全省发展,郑州必须有足够的规模和体量,才能完成“郑州+”。

  归根结底,郑州发展框架不够“大”。当上海的黄浦江、重庆的嘉陵江、武汉的长江,都已经成为这些超大城市的“内河”,而黄河之于郑州,却还是阻碍其发展壮大的“天堑”。郑州发展到这个阶段,必然要跨过黄河。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葛剑雄说,当城市格局从“背靠黄河”转向“跨越黄河”,新的板块也将就此崛起,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态势也终将形成。

  ——门户要足够优,才有竞争力。

  想比肩北上广深,你城市的灯光够亮吗?

  城市灯光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秘密。高清卫星夜间地图上,郑州城市光亮度是以京广、陇海铁路线交会点为中心,呈伞状向外放射性延伸,恰好印证了其普铁、高铁“双十字”枢纽优势。

  近年来,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越织越密,郑州米字形高铁网的首建优势在相对下降。这也促使河南走上了从单一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化之路。仰望星空,郑州机场三期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俯瞰大地,“铁公机海”多式联运是大势所趋;聚焦网端,大数据助推一键联全球。

  郑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东方说,全国交通基础设施“一张网”建设提速,郑州要避免通道经济,建设枢纽经济,就必须在集聚资源后加快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门户要足够美,才有吸引力。

  穿越历史的漫长岁月,环境是一座城市辨识度最高的标签。大城市一直是年轻人的向往之地。在北上广深之外,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也开始盛行,郑州就是一座“95后”“00后”口中的“新一线城市”。

  “就业机会多,饮食口味适中。”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不少“京漂”“沪漂”或南下、或北上,回到老家创业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说,潜心做优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郑州就会如磁石,孕育和吸引优秀的企业,不断吸引优秀的人。

  “郑龙头”怎么扬

  “城市变得越来越大,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实力变得越来越强,成绩令人可喜,变化让人自豪。但对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标准,还需‘鼓劲加油’,付出更大努力。”这是今年4月省长陈润儿在郑州调研时的寄语。

  国家中心城市,意味着“资源”,更意味着“责任”。郑州需要再出发,以更高的站位倒逼自我提升,在服务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郑龙头”怎么扬?从现在起,这一张答卷,要靠一亿中原儿女共同书写。

  ——以开放强基固本,先进制造业是支撑点。

  智能手机缔造了从“苹果”到“果园”的产业神话,宇通、上汽等汽车产业成长为工业的中流砥柱,中铁盾构引领的装备制造在世界崭露头角……郑州既以“商都”闻名,也靠工业强市。

  制造业是城市重要的“生长基因”。即便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上海,也标明先进制造业比重不能低于25%的“底线”。对比中西部的武汉、成都,先进制造业体量不大、结构不优、动力不足是郑州的“短板”。

  省工信厅厅长李涛说,郑州经济总量要在确保质效的前提下实现较快增速,争取国内重大生产力布局是关键。

  ——以开放推动创新,聚科教资源是突破点。顶尖人才在哪里,“硅谷”就在哪里。

  今天的郑州,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人才,面向全球发布“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就是为了吸引天下英才而用之。

  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除了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之外,郑州亟待补齐的短板是“大院大所”。

  同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深圳,通过合作办学或新建校区的方式,将北大、清华、中山等名校资源纳入囊中。郑州能不能从中悟到些什么?令人振奋的是,中科院(河南)大学有望落地,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开始招生,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郑州分所等科研机构纷纷成立。

  ——以开放接续发展,新型城镇化是发力点。

  城镇化率突破70%以后,这座城市该如何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迎伟说,人口流动将以大城市城区人口迁入大城市郊区为主,开始进入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阶段。

  有几个时间节点,看似巧合,却意味深长。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年,郑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紧接着,郑州打破区域发展的边界,构建“半小时”轨道核心圈,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等毗邻城市共建郑州大都市区,以全省8.7%的面积,集聚了近20%的人口和超过30%的经济总量。

  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中心城市,都是在不断吸纳周边资源要素的过程中长成的。郑州市域面积约为西安的七成、成都的一半,优化城镇空间潜力巨大,完全可以演绎出无数精彩纷呈的发展故事。

  伟大的城市,都是时间的作品。世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未来。 (河南日报报道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