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土壤,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来,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冲破内陆腹地的地理束缚,奔向“开放新高地”,开放的步伐铿锵有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重要抓手。
近年来,河南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要求,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基础来抓、作为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政府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标识。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以“35证合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审批事项从113项精简到59项……河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引领政务服务创新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洛阳市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从立项、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到竣工验收备案等审批环节进行全流程改革,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焦作市建立全省首家由政府主导搭建的企业纾困360平台和智慧金融服务平台;鹤壁市建立了企业服务管家制度,对企业开展“一对一”贴身服务。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出台32项举措,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流程;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改革、深化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发力,今年前7个月,全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451.4亿元。继续放宽民间投资准入,推出重点民间投资项目,7月份民间投资增长5.4%,增速已连续5个月逐月回升。
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出台统一规范的PPP项目操作流程;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开展第三方评估,实行“三挂钩”“三公开”,倒逼各地各部门对标先进找差距、补短板,提升工作效能。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双汇实业、宇通客车、华兰生物、森源电气、建业集团、好想你枣业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扎根中原、享誉全国。
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去年召开的全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浓厚氛围。会议印发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不断优化改善民营经济生长土壤和政策环境。
围绕构建良好政商关系,我省各级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搭建党委、政府与企业、商会沟通协商的制度化平台,与纪检部门连续8年共同开展河南省工商界“反对贿赂·公平竞争”联盟活动,使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净化。
营商环境的改善,企业感受最深。“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不用跑很多次了;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少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最大的感受就是添麻烦的少了,主动服务的多了。”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聚领表示,现在各级政府对企业的发展状况都很关注,通过建立政商交往的正面、负面清单,明确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把规矩和底线摆在明处,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河南以创新务实的举措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结出累累硕果:功能性口岸数量在内陆省份中最多,去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5500亿元,稳居中部地区第一;去年来豫外国人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是全国平均增幅的13倍,其中经商贸易人数增长2倍。
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晓鹏看中了河南的区位优势和创业环境,推动虹膜技术研究院落户郑州;清华大学博士邹怡蓉在河南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创办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机器人所;留美博士朱明甫带领8位博士回乡创立鹤壁国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正在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投资的洼地、创新的摇篮。
7月24日召开的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全面部署了新时代河南对外开放工作,吹响了全省上下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对标国际,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还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把‘放管服’改革的效力充分释放出来,持续加大‘放’的力度、完善‘管’的体系、提升‘服’的质量,打造好营商环境这把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金钥匙’。”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李德才表示,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各级工商联忠诚尽职永远在路上。(记者 李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