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从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刚“智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2019-09-04 16:53:45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刘征宇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贾亲亲):盾构机被称为“工程机械之王”,更被誉为国产“穿山甲”,从引进国外技术到自主研发、出口海外,国产盾构机从无到有,逐渐引领了世界。而在盾构机国产化的攻坚浪潮中,现任中铁工程装备集团盾构公司技术管理部副部长的李刚,在经过二十年在电气方面的摸爬滚打后,也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当前国内最顶尖的盾构机电气高级技师。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从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刚“智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李刚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 摄影 贾亲亲

  作为一名电机专业的技校生,李刚1992年到铁道部隧道局大修厂工作,跟着师傅学维修电机。“我的父母都是老铁路工人,挖了一辈子隧道。那时候,两三百人一个月才能挖几十米到一百米的隧道,而且安全系数低,甚至有工人牺牲在隧道里。如今,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一个司机加上十几个辅助工人一天可以掘进20多米,而且非常安全。”李刚说,每次想起父辈们挖隧道时候的艰辛,他就对科技创新更加用心投入。

  据介绍,最早的隧道施工主要使用人工钢钎大锤打眼放炮这种非常原始的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采用全断面掘进机。不过,最开始,中国的全断面掘进机还全部依赖进口,“洋盾构”一度在我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5%以上。

  李刚介绍说,1997年,国家铁道部花了约3亿元人民币从德国购买了两台盾构机,用于西康铁路秦岭隧道的施工。“即便是如此昂贵的设备,由于不是根据施工区间的地质条件量身打造,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停工现象。由于技术垄断,国外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在进行维保和技术指导时,他们就想方设法把中国人支开。那时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给外国专家拎工具箱。”李刚笑着说,这也让他有机会观察外国专家组装、调试机器的过程。

  “2002年,我们在河南新乡成立了国内首个国家级盾构产业化基地,也就是中铁装备的前身。”李刚说,最开始公司参与盾构机国产化研发的人员仅有18人,他是其中一员。为了充分对盾构这一设备进行了解,研发团队白天施工,晚上对设备进行拆机、装机、再组装,走的也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之路。

  2007年,“盾构机模拟实验平台”通过国家“863”计划专家评审组验收。随后,他又投身到第一台国产盾构的制造之中,负责这台盾构的电气系统。2008年第一台盾构顺利下线,被适用于天津地铁的施工,也是国产盾构第一次用于“实战”,并穿越了著名的“瓷房子”和张学良故居,顺利完成使命,获得了一致好评。“当时我们开始还不敢说是自己造的,怕对方不相信,就说是合资的。后来大家知道后说没想到咱们国产的盾构也这么牛。”李刚回忆起第一台国产盾构机时自豪地说道。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从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刚“智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李刚在检测线路 摄影 王威

  由于参与见证了盾构机国产化的进程,他深深明白自主创新的重要性。“不要认为技术创新是设计研发、技术人员的事,作为一线工人,我们在创新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李刚在工作中总这么教育自己车间的员工,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

  2013年11月份,应用于郑州地铁中州大道下穿隧道施工的世界全断面面积最大的矩形盾构中铁88号下线的日期就要到了,在调试过程中遇到了通讯干扰问题,让人束手无策,严重影响了生产进度。李刚带领电气车间中铁88号调试班组人员,对该问题进行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通过增加绕组线圈滤除杂波的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此通讯干扰问题。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从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刚“智造”中国人自己的盾构机

李刚(右)介绍国产盾构机 摄影 王威

  李刚研发制造的盾构机核心部件液位传感器打破了国外企业的百年垄断,性能越居世界第一,在电气专业领域里得到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认可。在中铁装备集团历届创新设计大赛中,李刚和他的团队两次获得三等奖,一次获得二等奖,还获得了“装备十佳科技标兵”称号,这在一线工人中并不多见。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李刚先后荣获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2015年度火车头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16年,国家以先进人物名称“李刚”命名436号盾构机。

  李刚的徒弟常笑林说:“师父不仅自己取得了很多成绩,获得了很多奖项,而且他对技术毫无保留,时常告诫我们不能只学到皮毛,要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真本事,要把每件小事做到最好。”

  从“1”开始,中铁装备拉开了盾构国产化的大门。如今,中铁装备制造的盾构不仅有用于地铁、山岭隧道、水利工程施工的盾构,更走出国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黎巴嫩等国际市场大显身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