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富美鹤壁:一座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城市

2019-09-13 16:45:5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丁旭):“一条大街一岗楼,一个警察看两头”,是鹤壁建市初期的真实写照。9月12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共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介绍说。

  鹤壁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滺滺,桧楫松舟”, 这是《诗经》里描绘淇水风光的经典名句,所说的淇水,就是现在的鹤壁市穿城而过的淇河。

【河南原创】【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富美鹤壁:一座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城市

鹤壁千鹤湖 供图 鹤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建市62年来,鹤壁发生了沧桑巨变。政治领航、铸魂补钙、队伍培强、担当出彩、强基固本、激浊扬清、引领融合等“七项工程”是鹤壁翻天覆地“五变”的“引擎”。

  实力由“弱”变“强”

  建市之初,鹤壁GDP只有0.51亿元、人均GDP仅为84元,可谓底子薄、基础差。2018年,鹤壁全市GDP达到861.9亿元、是建市之初的1690倍,人均GDP达到53063元、是建市之初的632倍。

  “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全域生态环保示范区、全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示范区、全省营商环境示范区等“五个示范区”是鹤壁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目前,鹤壁城镇化率稳居全省第三,乡村振兴现实基础排名全省第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全省第一;营商环境位居全省前列,城市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产业由“单”变“多”

  鹤壁因煤而建,建市之初产业“一煤独大”。2018年,鹤壁煤炭产业占工业比重下降到10.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39.6%,产业格局由“一煤独大”转变为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镁精深加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多业并举”。

  近年来,鹤壁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河南省委对鹤壁提出的转型发展的定位,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城乡转型、农业转型、生态转型、社会转型,着力推动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积极探索具有鹤壁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让鹤壁产业格局焕然一新,告别了煤炭工业“一支独大”的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多个产业协同并进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实现了由“煤城”向“绿城”的华丽嬗变。煤炭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7.1%下降到2018年的10.6%,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23.5%提高到2018年的39.6%,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8%提高到2018年的30.1%。

   城市由“小”变“大”

  “一条大街一岗楼,一个警察看两头”,是鹤壁建市初期的真实写照。后来,鹤壁市中心城区经历了三次南迁,城市格局不断优化。如今,鹤壁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5.9平方公里,已成为交通四通八达、城镇星罗棋布、城乡相融共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河南原创】【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富美鹤壁:一座从诗经里走出来的城市

鹤壁市鸟瞰图 供图 鹤壁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环境由“灰”变“绿”

  作为一座“煤城”,“灰蒙蒙、黑乎乎、脏兮兮”,一度是鹤壁的“主色调”。如今的鹤壁,山水交融、蓝绿交织,碧空如洗、淇水如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3.3%、35.94%、41.95%,昔日“煤城”变“绿城”。

  百姓由“穷”变“富”

  据马富国介绍,建市之初,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兜里没钱、心里没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鹤壁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93元、居全省第5位。全市贫困村由103个降至12个,贫困发生率由5.1%下降到0.99%。

  鹤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以转型发展攻坚行动、“三大改造”等为抓手,积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着力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建设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三个千亿级产业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目前,鹤壁市汽车线束和电子插接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丁二酸酐产能国内第一,煤焦油深加工、无机膜材料、石油裂解催化剂等装置水平全国领先,橡胶促进剂、离子交换树脂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尼龙66特种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鸡肉产品出口占全省90%以上,永达公司成为了中国航天员专用食品供应商。此外,围绕打造“中国镁谷”,鹤壁还着力推进高品质镁和镁合金终端产品发展,拥有了全国先进的镁冶炼技术、大规模的镁综合加工能力和完整的镁产业链条。

  马富国表示,“产业富、百姓富、精神富,城乡美、生态美、和谐美”是如今富美鹤壁的真实写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