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乡的世界太极中心之路

2019-09-25 09:46:25  来源:新华网  责编:刘征宇

  9月16日至22日,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第十届中国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20年来,数万人次参加该项大赛,带动太极拳从家传武术绝学发展成为世界瑰宝,焦作这座豫北城市也由太极拳乡发展为世界太极城。

  20年太极拳盛会培养了无数传播者

  中国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的前身是于1992年开始举办的温县太极拳年会,2000年,第六届太极拳年会升级为国际交流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其中有一届隔了3年),成为全球太极拳爱好者的重要交流平台。

  33岁的太极拳教练李世峰原本是一位太阳能发电工程师,他非常喜欢太极拳,2015年他辞职来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两年的潜心研学之后,他到河南工业大学当了一名太极拳教练,主要教外国留学生打太极拳。

  通过教拳,李世峰交了很多外国朋友,经常被邀请到海外教拳。从地球北端的俄罗斯到南端的阿根廷,从亚洲的日本到欧洲的德国,这两年,他游历了30多个国家,教会了数千人打太极拳。

  此外,李世峰还是一位太极拳网红,他把自己练拳、教拳、参加活动的视频和照片发上去,现在拥有几十万粉丝。

  “太极拳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而太极拳成了我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李世峰说。今年他带领39名外国太极拳爱好者来参加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他们在不同项目和组别中,夺得了17枚金牌。

  塞拉利昂的维克多·卡努是李世峰的学生,他练太极拳一年多了,今年首次来参加太极拳大赛。“我在塞拉利昂就开始学太极拳了,来中国学了两个月,回国后,我一定还会继续练习,我要把太极拳教给更多的人。”

  从家传武术绝学到世界瑰宝

  在黄河岸边的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村,一座太极拳博物馆矗立于此。

  1978年4月,陈家沟迎来了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他对太极拳进行了两天的考察,还专门创作了一首诗《温县——太极拳之乡》,诗中写道:它举止安详动作流畅,令人想起,这里人民的形象……它稳步前进,它势不可挡。

  的确,改革开放后,太极拳势不可挡,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开来。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陈小旺1990年开始到海外传播太极拳,现在陈小旺太极拳总会在全世界有100多家分会。

  “刚到国外的时候,我们到公园里站桩,警察过来问我们‘需要帮忙吗?’,他以为我们是不是得了什么病。这就是当时太极拳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现在,我在公园里练拳,会有很多外国人跟着我练,他们知道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陈小旺说。

  65岁的德国人迪特·施罗特尔练太极拳已经20年,他已是第二次参加焦作太极拳交流大赛,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还娶了一位中国广西姑娘。

  “这个大赛非常好,就像是全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聚会,大家交流切磋,还能看到精彩的太极拳表演,幸运的话还有大师亲自教拳。”施罗特尔说,“学习太极拳,能让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对身体好。我之前是每天都练,现在年纪大了,每周练三次。”

  “在柏林,有好几个太极拳馆,太极拳已经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施罗特尔补充道。

  从太极拳乡到世界太极城

  河南焦作诞生了太极拳,太极拳也成就了这座太行山脚下的城市。

  陈家沟人陈西立6岁开始学太极拳,跟着父亲到世界各地教拳。2005年他来到西安开办了太极拳学校,他还到学校、企业、社区去教拳。在教拳的同时,他发现太极服装的需求很大,于是他便联系老家的太极服装厂,成为太极服饰的中间商。

  陈西立说,焦作有很多太极服装加工厂,什么样式的都能买到。现在,陈西立不仅卖服饰,还卖起了温县特产铁棍山药。

  “太极拳不仅是文化桥梁,也是经贸桥梁,带动了焦作的太极拳教育、服饰、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太极拳研究学者严双军说。

  “文化有一种追根溯源的属性,学太极拳的人就想到太极拳的发源地去学习、去探源,这也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严双军说。

  现在,在陈家沟,一座太极小镇正在崛起,总投资36亿元的国际太极文化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太极文化交流中心、太极拳博物馆、王廷大酒店、陈家沟外国语学校已经建成,这里不仅可以学拳、学语言,也是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交流、休闲胜地。

  为了普及太极拳,焦作市开展了太极拳“六进”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活动,还在2015年和2017年分别举办了“50城百万名太极拳爱好者演练”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展演活动”,以此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力。

  “现在世界上大约有3亿人会打太极拳,练的人越多,来焦作、来陈家沟探访的人就越多,相信陈家沟未来一定能成为世界太极拳交流的中心。”严双军说。(新华社记者 刘金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