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田铺大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近年来,该地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起20多家创客小店,成“网红打卡地”。新华社发
12月17日,冬日暖阳下的新密市米村镇杨树洼村一派田园风光:走在村里平整的水泥路上,一片纸屑、一个烟头都没有,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路旁的绿化树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拐进一处蓝砖灰瓦居民房屋,大蓬大蓬的万年青生机盎然,干净整洁的小院里有一架子葫芦,胖乎乎的葫芦黄绿相间,架子下面是几垄小菜园,种了些萝卜、白菜等家常菜,野菊花从木栅栏探出黄色的小脑袋,再加上远处的伏羲山勾勒出连绵不断的青色线条,优美的环境让这个小村庄透出一股安详、静谧的气息。
“以前我们村可不是这样。村里有个采石场,一刮风就尘土飞扬,生活污水肆意横流,一下雨路都没法走。环境整治后,户户‘改厨、改厕、改浴’,还铺设了下水管道,建起了污水处理设施,路两旁栽上了绿化树。现在走在村里,感觉和逛公园一样。”对比往日,村民王山林感慨万千。
杨树洼村的改变,只是一年来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中的重要方面。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铺就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我省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号角。今年以来,我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把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一年来,河南农村面貌一新,颜值与魅力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环境治理提升幸福指数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环境好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切实提升。
杨树洼村的变化,正是源于新密市在农村污水治理中开展的“四改”工程,即改厕、改厨、改浴、改污,改变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
在广大农村,污水处理成为人居环境改善面临的首道难题。新密市政府党组成员李福安介绍,该市创新农村治理体系,构建“1+5”污水治理体系,即污水处理管控运营中心+城区、镇区、新型社区、行政村、居民点五级厂站点,全市建设污水处理厂站点548个,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28万吨,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域覆盖。
第二道难题就是垃圾治理。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新密市探索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模式。该市农委主任李瑾瑜说,全市配备农村环卫人员5500余人,垃圾桶5.3万余个,垃圾转运车50辆,垃圾中转站34座,建设静脉产业园,建成投用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生活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中心等,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
“环境变好了,在村里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王山林一脸幸福地说,现在谁也不愿意当美丽环境的“破坏者”,都来争当美丽家园的“保护者”。
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省90%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城乡接合部、中心村等5类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创建了1300个“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示范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在美丽环境中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
民权黄河故道南岸孙六镇任庄村,让人一去就流连忘返。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柿树、皂角树、槐树、榆树等层层叠翠,林中不时传来阵阵鸟鸣,休闲栈桥曲曲折折,传统民居古朴沧桑,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民俗文化、生态特色交相辉映,绿化景观林、庭院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相互映衬,成为颇具游览休闲特色的森林村庄。
有了颜值和气质,任庄村瞄准发展“绿色经济”。该村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打响“森林村庄”品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农民依靠美丽风景和良好生态逐渐鼓起了腰包。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我省许多地方纷纷实现由“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北有云台金谷,南有云台冰菊。就在上个月,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的千亩冰菊种植基地,花香四溢,沁人心脾。田间地头,村民采摘劲头十足,游人如织。田园景观化、村庄民俗化、农产品绿色化,围绕农业新业态和新产业,当地走出一条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云台冰菊年产值已经突破1亿元,日接待游客最高超过1万人次。”后雁门村党支部书记薛胜利自信满满,村里因冰菊远近闻名,种植面积1000多亩,带动了怀药研修、餐饮、民宿等旅游产业的发展。“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达1.5万多元。”
一朵云台冰菊,一个特色产业,后雁门村三产融合发展步步登高,被认定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农民在美丽环境中发展“美丽经济”,有了“美丽收入”,实现“风景”变“钱”景。
城乡相融带来美美与共
一汪碧水波光粼粼,妇女带着孩子或漫步河边,或在游亭假山游玩,神情舒展。小型的垃圾清扫车刚刚驶过,洒水车随即跟上,细密的水珠均匀地铺洒开来。村民广场一隅有座“农耕馆”,以往种庄稼用的锄头、铁锨等老物件,成了年轻一辈稀罕的好东西,小麦、高粱等农产品在大缸里堆得冒出了尖。可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三岭四沟、杂草丛生、老宅河荒,经过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黄固寺村悄然成为新密市超化镇一个美丽的都市乡村。
黄固寺村由始建于唐代的黄固寺院而得名。这个处于煤炭塌陷区的村庄,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生态绿化,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人在绿中、村在林中”,成功创建为“千万工程”示范村。
美丽乡村既要宜居,也要宜业。立足当地传统手艺,该村创办了神龙香包手工艺有限公司、宝宝康服装有限公司等1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村民不出村就能就业,既能顾家又能挣钱。
“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镇城镇化率达6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超化镇镇长刘根旺介绍,镇里先后建成休闲游乐广场5处,各类健身器材280多件,教育、医疗、健身、休闲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应俱全。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拆几个村并几个村,把乡村都变成城镇,而是结合城镇化进程,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促进城乡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均衡化,让城市与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我省创建了1300个“千万工程”示范村,涌现出了信阳郝堂村、焦作莫沟村、三门峡北营村、安阳庙荒村等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带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连续两年将其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合力推进,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万里说,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吸引了大批各类人才返乡创业,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与决心。
今年是我省启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第二年,明年要完成人居环境整治确定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以人居环境改善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连接美丽城镇,联动美丽产业,带动美丽经济。中原大地上,一个个美丽乡村如同一颗颗珍珠,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光芒四射。(河南日报乡村振兴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孙德中李英华刘红涛归欣李若凡)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