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黄河文化 争取黄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0-01-13 10:12:53  来源:大河报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尽快申遗、揭秘古地名、建国家公园…… “黄河座谈会”上奏响“黄河大合唱”

  热词>>弘扬黄河文化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成为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那么针对这一课题,省政协委员等相关人士有啥好的建议与观点?

  黄河浩浩荡荡,千古几多沧桑。写下一个“几”字,中华文明脊梁。中原文化在于斯,历史文脉在于斯,中华之根在于斯,如何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

  1月11日上午,郑州市区山河宾馆之内,一场主题为“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界别协商座谈会拉开了帷幕。多位河南省政协委员、文化文艺界人士各抒己见。

  如何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

  观点1

  成立黄河文化与申遗联盟,争取黄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观点2

  讲好黄河文明起源故事,对黄河精神深度挖掘。同时,进行“黄河之子”系列推介。

  观点3

  通过古地名挖掘文化内涵,挖掘历史故事,打造黄河旅游文化品牌。

  观点4

  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造精品博物馆等,打造黄河文化的标志符号。

  争取黄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讲好黄河故事,弘扬黄河文化,并不是河南省一家的事。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任毛德富说,应该充分发挥中原文化优势,加强沿黄九省(区)的区域合作,协同推进黄河文化发展。

  黄河文明经历也见证了多个朝代,在上、中、下游形成了河湟文化、中原文化、海岱文化,这些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他说,当前首要任务是深化黄河文化的研究,打破区域之间的天堑和鸿沟。

  目前应深入梳理和挖掘黄河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突出黄河文化中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大一统的思想,因此要尽快建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和全国性学会,定期开展黄河文化学术论坛,打造黄河沿线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

  他建议,借鉴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经验,形成沿黄九省(区)的合作机制,成立黄河文化与申遗联盟,最终力争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弘扬黄河文化,关键词还在“协同”二字。他说,应协同推进沿黄省区文明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弘扬黄河文化应讲好这些故事

  黄河故事,不胜枚举。然而,究竟应该讲哪些故事,才能更好地彰显黄河悠久的历史文化?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党组副书记李庚香建议说,应该讲好黄河文明起源的故事,通过建设黄河文明博物馆或者博物院,搞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把三门峡的中流砥柱精神、新乡的太行精神、安阳的红旗渠精神联系到一起,对黄河精神进行深度挖掘。

  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从历史上的子产、韩愈,一直到现当代的常香玉、二月河、李佩甫等作为“黄河之子”系列推介,要把邓亚萍、朱婷等当代河南文化名人的出彩故事讲好。

  把三门峡的虢国文化、焦作的太极文化、郑州的炎黄文化、少林文化、开封的大宋文化、安阳的殷墟文化等贯穿整合,梳理成中原文化集群,加以推介。

  通过古地名挖掘文化内涵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见证,地名是代代更迭的产物。在弘扬黄河文化方面,古地名也能派上大用场。

  省政协委员、开封市文职院汉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朱峰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在日常调研时,发现“疙瘩”一词在黄河沿线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痕迹。比如兰考的杨疙瘩,中牟的董疙瘩、刘疙瘩,武陟疙瘩庙。疙瘩何意?是指能灌溉的小高地。黄河历来是不安分的河流,为了防洪灾,他们便选择在地势高的地方居住。这里面蕴含了先民生存的智慧,体现了战洪灾、图生存的精神。

  “一个地名的生成、渊源、变迁,到它的消失或定型,和该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历史、民俗、军事、宗教等联系得很紧密。”他说,从地名中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变迁。

  为此,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摸清黄河流域的古地名,了解这方面的家底。通过普及古地名知识,留得住乡愁,寻得住乡愁。当然,也可以依托古地名打造黄河旅游文化品牌。

  建造精品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黄河文化是在人与黄河的互动中生成发展起来的,反映着人与河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理念与实践、显性与隐性的高度统一。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进河南省委主委张震宇说,在长期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以河南段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孕育了始祖文化、河洛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宝贵财富,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为此,他建议在不断助推黄河文化展示独特魅力上下功夫。联合域内各兄弟省份积极整合黄河流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造精品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打造黄河文化的标志符号,构建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进文旅产业融合,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文创产品,创作黄河题材文学艺术作品,把传统的黄河故事讲精彩。(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瑞朝蔡君彦  策划:政务产品部 本组报道统筹:刘瑞朝)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