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你看,这是疫情期间我做的陕北农民坐像。”近日,平顶山市郏县非遗传承人齐春光指着一个一尺来高的泥像笑着说。
今年55岁的齐春光是郏县茨芭镇齐村人,作为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郏县泥塑彩绘技艺的传承人,他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泥塑,初中毕业后又随父亲在全国各地包工程塑泥像,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从齐春光父亲这一辈算起,齐家已有三代人从事泥塑事业,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塑世家。
齐春光的父亲叫齐大成,幼时跟随华南派著名画家赵庆的后人学习绘画和泥塑,年轻时还担任过郏县国营陶瓷厂负责艺术设计的工程师,是齐家的第一代泥塑艺人。改革开放后,齐大成开始到全国多地为人塑泥像,由于手艺高超,逐渐成了享誉陕西、宁夏、甘肃一带的泥塑大师。
在齐大成的言传身教和严格监督下,齐春光和弟弟齐春晓也学会了一身泥塑本领,成了齐家第二代泥塑艺人。兄弟二人先后在陕西延安、榆林,河北沧州,山西吕梁,宁夏灵武等地承包塑像工程,延安火车站对面的杜甫像就是他们兄弟的作品。
齐春光有两个儿子,也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泥塑。泥塑是个细致活儿,要经过捆扎木架、制泥、上粗泥、上细泥、彩绘等多个工序,极费工夫。两兄弟不怕吃苦,初中毕业后,就成了父亲的得力帮手,现在他们的手艺已经与父亲不相上下了。
近年来,随着泥塑市场的不断萎缩,齐家有时一年也难得接到一两个工程。没有市场、收入锐减,技艺传承就后继乏人。齐春光的两个儿子也因生活压力,相继放弃泥塑外出打工。
“现在我做泥塑的时候,常常让孙子孙女在旁边看着,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我把传承的希望寄托在我家的第四代身上,不管再难,也要把这个手艺传下去。”齐春光说。(文 李世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