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何寨村村民在把小麦加工制作成工艺品 供图 宝丰县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削皮、捆扎、修剪……6月1日,在平顶山市宝丰县石桥镇何寨村,64岁的村民赵铁成一边熟练地进行小麦工艺品加工操作,一边仔细地给村民进行现场演示。“通过加工把普通小麦变成干花,包装制成工艺品在网上和实体店进行销售,这样我们不出家门就能赚钱。”赵铁成说。
赵铁成有三个孩子,目前都在银川发展,从事干花工艺品行业,并且都有属于自己的干花店,通过网店和实体店进行销售,平时赵铁成和老伴在银川帮孩子们照看店铺。
“制作小麦工艺品,小麦长到八成熟就要收割,这正是麦粒吹泡的时候,重量轻并且经过加工后麦芒不易掉落,成型后不影响美观。”赵铁成介绍,小麦工艺品加工流程并不复杂,要先对刚收割的小麦进行削皮、修剪、晾晒,然后把晒干的成捆小麦放进双氧水池中进行浸泡,之后捞出来进行第二次晾晒,接着放进颜料池中进行浸泡上色,再捞出来进行第三次晾晒,最后成品整理打包。
“小麦干花与其他干花搭配,每天店里和网上同时销售,收益可观。目前这一产业已经带动我们村两户贫困户增收,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小麦工艺品加工的信心。下一步我还要发动大伙一起参与进来,把这个事业发展成村里的特色产业,把小麦变身‘幸福花’,让大伙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让大家共同致富。”赵铁成坚定地说。
“像赵铁成这样发展特色产业的村民,我镇将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鼓励他们自主创新,发展‘一村一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宝丰县石桥镇党委书记文胜伟说。(文 柳真真 郭亚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