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郑州“城市大脑”呼之欲出

2020-06-11 09:29:21  来源:大河报  责编:石丽敏

  原标题:数字化大基建提档升级,郑州“城市大脑”呼之欲出 河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经济速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速 郑州“城市大脑”呼之欲出

 “城市大脑”就像人脑控制着一座城市的方方面面

  智慧城市距河南百姓越来越近了。6月8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下发的《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放在首位。方案提出,在原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基础上增加城市数字化,通过“人数城”融合建造“思考力”城市。次日,阿里云宣布正式推出“城市大脑”3.0版,它是郑州市数字化基建工程的重要合作伙伴。

  试想一下,一个超过人的思考力、研判力、多维度驾驭力的智能服务体系,不久后将降临在河南,担当起一座座城市的治理“首脑”,会由此发生什么?这无疑催化了公众对此的无限遐想。

  河南数字化新目标建设“聪明”中原城市群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被列入《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重点工作的首项,足见分量之重。

  方案提出,今年要推动以省辖市为主体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支持各地建设一批智慧社区试点,依托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中枢平台“城市大脑”,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智慧生活圈、智慧停车、智能快递柜等智慧应用;围绕解决城市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重点在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实施智慧化示范工程,会同省有关部门培育建设一批智慧交通、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景区、智慧应急等试点应用场景。

  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

  过往,河南公众虽对智慧城市有着碎片化的接触,但对其缺失框架式的理解。此方案给出了一个框架:城市大脑+N种智慧化应用。大抵可理解为,基于一套中枢系统,创新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将智慧化服务功能开发、渗透至城市治理、社会经济、公众服务、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

  这是河南数字化大基建提档升级的清晰信号。

  在上年,河南数字化建设的侧重点,是5G网络覆盖、全国一流大数据产业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方案提出了全省开建智慧城市,这既是直观且立体的战略目标,更给了一省百姓对未来数字生活的期许。

  智慧城市在全球尚无定式,河南亦有机会。

  2015年以来,河南对智慧城市开启初探,推进郑州、济源、平顶山、洛阳等12个试点城市建设。彼时,在智慧城市概念的初始期,各城市侧重于物联网相关软硬件设施投资,在政务端及公共服务类催化加载“互联网+”。

  如智慧生活,这是水、电、气、暖、医保、公积金等,通过手机端查询或缴费。车辆轻量违章查信息、缴罚单,违章车主无需再跑交警队了。

  如智慧出行,公交、地铁、出租车,以及高速公路、停车场、加油站、景区,实现了移动支付、车牌扫码支付等;如智慧医疗,全省三甲医院实现在线挂号、付费,在2018年就实现了全覆盖;如政务服务,越来越多政务部门、职能机构的“办事大厅”,实现了网上移植,大大缩减人工排队的环节。

  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19)》,河南省在数字中国总指数省级排名中居全国第6位,居中部省份首位。省级排名中,河南省的数字产业居全国第7位;城市排名中,郑州市数字产业居全国第8位。

  但这,只是智慧城市的碎片。《2020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在原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基础上增加城市数字化,要通过“人数城”融合建造一个“思考力”城市。

  那么,一个有“思考力”的城市会长什么样?

  数字化战“疫”郑州样本全力打造“城市大脑”

  郑州“城市大脑”已待揭晓,这也是河南省内第一个试验田。

  5月中旬,郑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称,全力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数字化和交通智能化发展,确保“城市大脑”一期建成投用,二期加快建设。另据公开信息显示,郑州“城市大脑”由2019年全面启动。该项目由郑州市大数据局牵头组织实施,计划分三期建设,阿里巴巴是郑州“城市大脑”的核心承建方。

  “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体系中的高阶,在全球科技领域尚无定式。它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终端(物联网)三个核心构件组合体,为城市交通治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网格防控、医疗卫生、旅游、环境保护、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构建的一个人工智能中枢。狭义的理解,即相当于大脑统领躯干。因此,相比智慧停车、医疗、交通等独立服务场景,它的技术复杂度、开发周期与应用实战性更强。

  以杭州版“城市大脑”为例,加载了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统和48个应用场景,日均数据可达8000万条以上,为杭州百姓的城市生活打造了一个数字化界面。市民可凭借它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通过它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治理效能。

  一语概括,要让城市经济、公众生活内容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也要一套智能服务体系来打通、连接、统领N种智能化服务,驾驭城市治理、统筹社会服务资源,它替人更快、更精准做出“聪明”的决定。

  这与河南提出“建造有‘思考力’城市”的方向吻合。

  2019年11月,郑州市发展改革委批复了《郑州市城市大脑一期(城市运营数据管理中心》,今年5月,《郑州市城市大脑二期项目智能应用单一来源采购公示》发布。

  有知情人士透露,疫情导致郑州“城市大脑”推迟了建设的进度,却也让这座城市在数字化建设上“因祸得福”。

  今年1月以来,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与阿里集团技术团队共搭建了10套数字防疫系统,对全市过万个社区及村庄,以及道路、医疗、应急储备等各个单元的实时战“疫”状况,洞若观火。它不仅是一面数字化防御盾,更是城市应急系统的数字化实战:对疫情个例的发现、上报、解决时效,提升至小时、甚至是分钟。

  由此,国内数字化战“疫”诞生了郑州样本,每座社区、每栋楼、住户数量、家庭成员、每人年龄等等,有了匹配的数字符号。郑州的企事业单位,有了详尽的数字基础。这些数字资源,为郑州“城市大脑”开启储备了丰富的原料。

  种种迹象表明,郑州“城市大脑”揭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数字城市大提速重在顶层设计、打破藩篱

  6月9日,在杭州举行的2020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总裁张建锋表示,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各级政府意识到数字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城市的新基建也将加速,原本需要进行3~5年的数字化转型,可能在接下来1年就完成了。他认为,1998年,美国提出了“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等概念。最近3年,中国城市数字化深入程度或已超越了美国。

  事实上,中国的数字化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相向并行,结合颇为紧密。

  据了解,当前,国内参与智慧城市业务研发拓展和市场竞争的很多,但阿里、腾讯、华为、百度4家公司占据了绝对份额,被业界称为“BATH”。凭借自有技术、资源禀赋,“BATH”各有发展侧重,但核心业务竞争锁定在了云服务、大数据计算、智慧服务场景输出等。

  有资料显示,2015年以来,“BATH”中标的117个智慧城市项目信息,涵盖了国内25个省市地区、44个城市,涉及招标金额约102亿元、中标金额约98亿元。其中,14个项目超过1亿元。百度业务覆盖4个城市、阿里覆盖27个城市、腾讯覆盖18个城市、华为覆盖9个城市。河南市场竞争的主体是腾讯、阿里,华为在新乡长垣市也拿到了订单。不过,相比单一场景智慧化服务,城市大脑的投资建设是在2018年后才逐步兴起,在近年成为“BATH”竞争的新热点。

  6月9日,阿里云官方宣布3.0版城市大脑正式上线,具备了向国内城市规模化输出的能力。

  三个代际城市大脑的核心差异是什么?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数字政府事业部总裁许诗军介绍,阿里巴巴城市大脑在1.0时代,是用数据打通一些复杂的交通场景产生价值。简单理解,即通过摄像头观察道路车流,汇总数据、加工,而后利用AI技术得出解决方案,指挥道口红绿灯自动调节时长。2.0版城市大脑,它开始尝试打通更多的数据,实施跨领域、跨部门共享利用,创新、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比如,城市某栋大厦起火,城市大脑就会“跳”出来,通过对火灾地点的分析,计算周边交通及路况,将警报分发给距离最近的消防局、警察局和医院等协同部门。

  “3.0版城市大脑所利用的数据资源会更多维、多元,强化了感知能力,要做到统筹全局、‘先人一步’。”许诗军称,它通过城市空间基因库,能够链接农田、建筑、公共交通等全部城市要素。并实现交通、医疗、应急、民生养老、公共服务等全部城市场景的智能化决策。

  这意味着,未来城市的所有服务、物体、空间等都将被数字化。高楼大厦、轨道交通、山野湖泊,这些彼此隔离的元素在数字平行世界中开始碰撞。借助无限算力和人工智能,城市大脑可以挖掘城市蕴含的新价值。

  不过,城市大脑在河南仅开启了初始化。

  对其实战化考验首先是顶层设计,能够在确定的统一框架体系,让更多智慧化的应用或场景服务有效加载,而不是让百姓手机下载一堆APP。

  与此同时,河南经济社会对数字化的认知也需同步提档升级。新型智慧化城市的各项功能,源于多领域开放、合作。打通城市治理、社会服务各板块的围栏,确保各项数据准确生产,由此让数据发生化学反应,才是创造出智慧城市的真正价值。(大河报·大河财立方 记者杨霄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