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 河南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06-12 11:10:49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责编:石丽敏

(文末已附权威来源链接)【A】发展县域经济 河南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河南省“县域强音”新闻发布会现场 供图 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6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县域强音”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河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阶段工作安排。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邓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邓俊峰,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灵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泉钧,永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廷振等人出席了发布会。

  据马万里介绍,当前河南省粮食生产实现“16连丰”,粮食总产迈上了1300亿斤的新台阶。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全省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9年,河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163.75元,同比增长9.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实现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华丽转身;农村宽带网络更加普及,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370亿元;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9万家、数量居全国第2位,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超过1.1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5.76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8.8万个。

  发展沟域经济 破解丘陵山区发展难题

  因地制宜发展沟域经济,是洛阳破解丘陵山区发展难题,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深度变革的一种新模式。新安县作为河南省首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县(市),依托黄河流域山水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聚焦“增收”“增效”“提质”,做好了“强县富民”“改革发展”“城乡融合”三大文章。截至目前,新安县已经成功打造12个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覆盖24.9万人,年综合收益超过2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重大机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工作机制,力求实现山区农民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王智说。

  发展优质产业 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永城市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15.7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亿元,位列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9位,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河南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梁廷振表示,下一步,永城市将巩固提升“四大革命”成果,建设秀美宜居乡村,把面粉和食品产业打造成为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文旅产业,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苹果之乡、黄金之城、道家之源、宜居之地”是灵宝市的城市名片。近年来,灵宝先后荣获“全国工业百强县市”“2019年度中国最美县域”等称号。2020年4月,灵宝市又被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灵宝苹果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国第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灵宝全市苹果面积达90万亩,年产量14亿公斤,品牌价值186.42亿元,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2020年4月,农业农村部批复了灵宝苹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突出抓好苹果小镇建设、现代矮砧果园发展、老果园改造、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苹果深加工产业提升等方面工作,全面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贡献灵宝力量。”王泉钧说。

  推进产业融合 打造全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2019年,邓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入围了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对该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邓俊峰介绍,邓州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是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目前,园区内探索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包括通过带动就业的酬劳利益机制、保底价收购的利益保障机制、提质增值的产业链利益分享机制、股份分红机制、为民代储的“久友”利益联结机制。近三年,通过“合同保底价收购+二次分配”、农民参股分红等方式,该实验区从龙头企业直接收入中返还农户收益7000万元,占企业盈利的20%,示范园区内农户人均增收1100元。

  下一步,河南将认真落实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以面、肉、油、乳、果蔬为重点,鼓励引导各地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持续推进食品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好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和活力。(文 张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