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致敬最美劳动者】“绣花工”王素花: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勤学勤研勤于传承
2021-05-01 06:05:04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报道(仝瑞勤):在古城开封,一提到汴绣,大家就会想到王素花。作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代表性传承人,86岁的王素花可谓是开封汴绣发展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开创者。

  在开封东郊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小院,这里是王素花的家,也是她的刺绣厂和培训学校。院内是两层的小楼。在一楼展厅,墙上挂着、地上摆着的各种刺绣珍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这里有气势宏大的长卷《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有古色古韵的历史名作《韩干牧马图》《韩熙载夜宴图》,有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蒙娜丽莎》,还有雍容华贵的《梦幻牡丹》和活灵活现的各种花鸟虫鱼等。

  汴绣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汴绣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绣品既有苏绣雅洁活泼的风格,又有湘绣明快豪放的特点。

“绣花工”王素花: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勤学勤研勤于传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429103504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代表性传承人王素花在认真刺绣 摄影 仝瑞勤

  从1957年进入开封汴绣厂,拿起绣花针,王素花在这个行当已经干了63年。因长期低头工作,颈椎受损严重,大个子的王素花看着有些驼背,右手大拇指关节异常凸起。但她却笑呵呵地称这是人生成就的见证。

  人们称赞她是“汴绣皇后”,而她却自称“绣花工”。长期刻苦钻研和传承创新,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的作品针法运用准确、针线细密、构图严谨,绣面生动逼真、色彩过渡自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同时,她传授技艺、创办企业,在发扬光大汴绣文化的同时帮助困难群体通过学习汴绣技艺过上幸福生活。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绣出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代表河南向国庆10周年献礼。这个任务交给了开封市,最终落到了开封汴绣厂。进厂不久的王素花非常积极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和刺绣组的工友们紧锣密鼓干了起来。

“绣花工”王素花: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勤学勤研勤于传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429103416

《清明上河图》刺绣作品局部 摄影 仝瑞勤

  《清明上河图》中有人物814个、牲畜83匹、船只29艘、房屋楼宇30多栋、桥梁17座、树木有180棵,将如此丰富的内容用刺绣的手法逼真的表现出来谈何容易。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王素花将被子抱进厂里,三个半月没回家;为更好地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风采,她们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宋绣针法的基础上,挖掘民间平针刺绣技巧,创新滚针、反枪、拉练、悠针、蒙针等十余种刺绣针法;为使绣品更加逼真,她转遍大街小巷寻找生活中的“活样本”;为了绣好图中的牲畜和船绳,她们到乡下实地观察毛驴、耕牛、骆驼等形态和毛色,跑到黄河岸边观察船工如何盘放船绳。

  就这样,经过100多天夜以继日的苦干,这幅《清明上河图》绣品大功告成。王素花也因此被邀请进京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将举世名作《清明上河图》移制成绣卷,是王素花的一个创举,也体现出宋绣工艺精细、层次分明、生动逼真的特点。

  “汴绣就是我的生命,传承汴绣技术和汴绣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我要用自己掌握的技艺回报社会。”王素花说。从开封汴绣厂退休后,怀着感恩的心情,坚守着传承的使命,王素花开办了刺绣厂和刺绣技术培训学校。

“绣花工”王素花: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勤学勤研勤于传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429103450

刺绣作品 摄影 仝瑞勤

  王素花招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女孩和城市下岗女工,包吃包住免费培训。她为学员上课,手把手地教,把自己十几年的艺术积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她先后免费培养了2000多名刺绣工人,这些人大多数学业有成,一部分还成为了汴绣行业的骨干力量。2010年,她又创办了残疾人福利刺绣厂,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老祖宗留下的刺绣工艺,我以此为基础进行挖掘、继承、发展、创新,经过60多年的时间,我掌握了这些技艺。我要把这些工艺、针法继续传承下去,把刺绣技艺发扬光大。”王素花说。她不仅在开封传授汴绣技术,还到上海、深圳、大连等地讲课传授,同时还将汴绣艺术传到了国外。

  “干到老,学到老”是王素花的口头禅。为习得更多针法技艺,她遍寻“老物件儿”,将收藏的精美绣品展示在“宋绣艺术馆”内,反复琢磨研究。王素花结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的表现手法,不断创新针法。

“绣花工”王素花: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勤学勤研勤于传承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10429103433  

收藏馆展厅 摄影 仝瑞勤

  王素花要求每道工序遵循“平、齐、细、活、光、亮、静”七字要求,总结出36种针法,为汴绣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标准。她还聘请全国著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少卿及多名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成立汴绣研制基地,在汴绣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创新,设计各种题材的绣品画稿,研制开发出一大批新绣品。

  “我现在虽然86岁了,可传承绣花技艺的使命还没有完成,我还要活一天、干一天、传承一天,直到拿不动针为止。”王素花说。她始终记着党和国家的恩情,带着匠心、爱心、恒心,行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路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