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落实一号文件看河南应有担当
2022-02-24 08:59:55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2月22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是连续第19年聚焦“三农”。一号文件释放了哪些新信号?河南省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号文件突出“稳”和“实”

  稳字当头,先稳粮食。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一个‘稳’字。”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张道明表示,粮食生产是夯实“三农”压舱石的基础,尤其在当前疫情形势不明朗、各国限制粮食出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稳住粮食生产就稳住了经济大盘,就稳住了信心、稳住了预期。

  “今年的一号文件也很实。”张道明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标题直接出现年份的情况很少,2022年出现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凸显了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做的重点工作,突出了年度性任务、针对性措施和时效性导向。

  一号文件的“实”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2022年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来保证重要农产品供给,并用较大篇幅提出了多个具体措施与路径。

  中央有部署,河南有行动。

  “去年我们在新郑市城关乡试验了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效果还不错,玉米平均亩产526.9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18.5公斤,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郑州市农技推广站站长杨科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玉米和大豆价格,扣除种子、农药、化肥、机播和机收成本,每亩可新增收益400元左右。

  不过杨科也坦言,这个收益只是试验田的数据,要大范围推广,还需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增加新型经营主体和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投入力度,成立专家技术团队,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全省多点开展示范。

  “扩大大豆生产,是中央安排我省的一项重要任务,不能讨价还价。今年我省要发展1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尽快把种植任务落实到具体地块,选择适宜种植模式和品种,提前调配所需种子,分区抓好技术培训,改装现有机具,降低劳动强度和投入成本。”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端平台赋能种业创新

  “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当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员许为钢读到中央一号文件这句话时,精神尤为振奋。

  身为神农种业实验室小麦领域首席科学家,许为钢太知道种业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的“含金量”了。环顾其他省份,湖北、四川和海南都在全力建设种业省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或者分支机构,河南稍有懈怠就会落后。

  “目前,神农种业实验室试验田已经建成,配套的实验大楼也在装修,硬件建设稳步推进。”许为钢说,神农种业实验室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等植物育种中心研究队伍框架基本确定,动物研究中心结合实际情况也在加快推进。

  对于神农种业实验室和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的关系,许为钢介绍,神农种业实验室以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以产品创新为主,二者相互结合,打通种业创新链和产业链。

  以重塑“三农”领域省实验室、实施创新平台建设为依托,我省推动种业振兴“路线图”明确: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启动联合良种攻关,打造种业企业阵型,加快建设育制种基地。

  “直播带货”首次写入一号文件

  2020年,直播带货破圈而出。两年后,“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直播带货有多火?光山县电商“巧媳妇”王德梅对此感触颇深:从只有一个人的直播间到十余人的宝妈主播团队,日出单量最高达12700余件,不仅自己挣了钱,还让更多宝妈多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门路。

  “直播带货已经成为农民的新时尚、新农具和新工具。”张道明说,不过,当前直播带货亟待规范和提升。

  首先是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传统种植习惯难以改变,分级包装意识不强,导致适宜“直播带货”的品种不多。其次,冷链运输存在短板。农产品属于生鲜产品,比如灵宝苹果刚从山上摘下来好吃,如果冷链运输跟不上,在路上耽搁几天,口感和品质就会大打折扣。要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冷链运输必须跟上。最后,直播行业监管不够,不乏假冒伪劣和以次充好的产品,违法成本较低,造成行业无序竞争。

  针对冷链运输的短板,河南省正在破题。2022年,河南省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建设,将高质量建设1500个冷藏保鲜设施。(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实习生 夏一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