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几天我们抢抓农时,组织10多人,利用全自动智能化工厂为再生水稻培育秧苗。”3月1日,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青龙河合作社负责人刘正礼介绍说,“再生水稻栽种比常规稻要提前25天,种一季收两茬,第一茬亩产预计可达1300多斤,大伙都抢着种植。”
光山县农民在田间劳作 供图 光山县委宣传部
惊蛰将至,光山县域内油茶郁郁葱葱、绿茶竞相吐绿、各色苗木舒展着枝条,农人们穿行在田间地头,播撒着春天的汗水,四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据了解,光山县位于大别山余麓,典型的浅山丘陵地貌和四季分明的气候非常适宜种植油茶树。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已达27.1万亩,油茶籽产量达5.25万吨,有油茶企业、合作社56家,种植大户218户,4.8万户群众参与油茶经营。
文殊乡方洼村山农原生态农村合作社的茶山上,茶叶陆续开始发芽,合作社的工人们忙着把一袋袋的有机肥运到上山。45岁的合作社负责人李开齐原先在外地打工,2009年回家创业,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油茶,油茶树下又套种了600多亩茶叶。
和一般农作物施化肥不同,李开齐用有机肥种植的茶叶生长茂盛。“有机肥对土壤没有污染,还可以通过回收秸秆帮助乡亲们增收,既健康又环保,更重要的是长出的茶叶颜色鲜嫩、大小匀称,香气佳,能卖好价钱。”李开齐说。
近年来,光山县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总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达10798吨,产值达13亿余元,产品涵盖绿、红、黑、青、白、黄六大茶类,成为了河南省多茶类生产的典范。该县还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拓展茶市场、弘扬茶文化、推荐茶产品、繁荣茶经济,让一片小小的茶叶在实现产业振兴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环境牌,吃生态饭。光山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探索“多彩田园”产业发展新路径合理布局,以特色种植作为促进产业兴旺,带动群众增收的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文 盛鹏 谢万柏)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