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12345”府院联动焦作模式 助力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2022-03-16 14:16:50来源: 大河网编辑: 张雨晴责编: 赵银平

  大河网讯 全市党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鑫安科技、淼雨、卓立和思可达等一批僵尸企业绝地重生,全市涌现出一大批诸如‘冬香好妈妈工作站’的基层调解组织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遏制,府院高效联合,一批执行难题得到解决......3月15日,大河网从焦作市推进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已成为焦作市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亮点工程。目前,焦作府院联动已初步构建起理论体系完善、制度设计科学、参与主体广泛、协作联动高效的“12345”府院联动焦作模式。

“12345”府院联动焦作模式 助力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焦作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仝长林作发布

  “焦作市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在多个务实领域收到显著效果。”焦作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仝长林说。

  在助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方面,焦作市积极推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全市法院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62.8%,同比上升15.8%。协同妥善处理涉南水北调工程、城际铁路等案件,切实保障了重大工程实施和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积极推进行政非诉执行“裁执分离”,有效缓解了非诉执行难题。10月份,焦作市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成功申报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单项示范项目。

  焦作成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在2021年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中,425件行政复议申请事项经过协调对接,不再进入行政复议程序和诉讼程序,博爱县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共受理诉前争议363件,成功化解345件,化解率达95%。

“12345”府院联动焦作模式 助力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朱战利作发布

  焦作推进政务服务和司法服务“一网通办”。向“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推送失信联合惩戒名单、失信联合惩戒案例等共计5918条。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覆盖城区范围内的“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共发起不动产信息查控40215件次,完成公积金点对点查询29170余次。公安机关协助完成车辆查控1310余件次,抓捕202人,拘留36人次,执结案件182件,执行到位290余万元,并逐步将协作范围从市内扩展到省外,奔赴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成功抓捕被执行人53人次,执结案件57件,执行到位101.96万元。

  在推动创建法治社会特色品牌方面,焦作提供“投诉+调解+裁决”一站式服务,共成功调解金融纠纷32起,涉及金额2326.5万元。成立不良贷款清收中心,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10条具体措施,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不良贷款清收。形成防范惩治合力,严厉打击“套路贷”等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违法犯罪活动,成功处理非法获利12亿余元等。开创了“枫桥经验”焦作模式。

“12345”府院联动焦作模式 助力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焦作市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李秋莲作发布

  在着力优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方面,焦作市共办理各类破产案件37件,处置破产财产5.12亿元,盘活闲置土地798.64亩,房屋37.19万平方米,化解企业债务52.36亿元,新产生效能4.8亿元。共审结涉企案件23444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8.85%,在全省率先实现了长期未结案件清零的目标,涉企案件办理用时同比减少13.18天,解决商业纠纷耗时需138.37天,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7天,“涉企五类案件”执行用时同比减少16.67天。

  在落实府院联动重点项目方面,焦作市从源头上化解减少行政争议。两年来,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21件。2021年,共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7件18人,起诉5件14人。办理河湖 “四乱”问题线索22件,立案14件,发出检察建议8件,通过磋商结案7件。督促清理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固体废物10余吨,拆除违建60平方,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2个。

“12345”府院联动焦作模式 助力高标准建设法治政府

焦作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办主任李旭华主持发布会

  在完善增加联动事项方面,焦作通过打造“检察服务企业360平台”,为家庭困难和涉企矫正对象开辟“绿色通道”等,加大民营企业平等保护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先后与公安、法院、自然资源局等十多家行政执法单位开展沟通协作,共同探索执法难点问题,提升监督质效。成立“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会签《焦作市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专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等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大格局。(翟惠楠/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