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擦亮沉浸式文旅产业底色 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2022-05-17 09:44:15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赵银平

  原标题: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擦亮沉浸式文旅产业底色(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擦亮沉浸式文旅产业底色 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气势宏伟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段万卿 摄

擦亮沉浸式文旅产业底色 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5月14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布展。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吉小平 摄

擦亮沉浸式文旅产业底色 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青少年在洛阳博物馆参加社教互动。洛阳博物馆供图

  5月18日,是第35个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其时,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

  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国家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工程,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整体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充分展示大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以期唤醒人们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

  其正式开馆,无疑将为洛阳高质量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加快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添薪续力。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是洛阳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重要举措。2021年,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推进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作为打造黄河历史文化地标的重要内容。

  洛阳市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出台《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数字化展陈和沉浸式体验水平,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高地。

  目前,洛阳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02家,一批富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

  立足资源优势点燃文旅融合新动能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记录过去、反映现代和启发未来的重要使命,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意义深远。

  这里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留下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国有馆藏文物60余万件(套),非国有博物馆在册藏品51914件(套),为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如何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文旅文创大发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如何打造?

  洛阳充分发掘利用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特色突出、以人为本、效益多元的文旅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文旅产业高地,把文化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用文化点燃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是其中的重要篇章。目前,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进入国家“十四五”重点项目库,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等正加快建设,全市博物馆、纪念馆达到102家。同时,洛阳还将加快启动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设,计划打造15家精品博物馆,不断提升“东方博物馆之都”品牌影响力。

  如今,不少游客“为一座博物馆而来这座城”。“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如同一根线,将散落在河洛大地上的众多博物馆“串珠成串”。游客们可以沿着这根线,穿梭于各个博物馆中,赏文物、品文化,探寻千年古都曾经的繁华,感受河洛文明的魅力。

  利用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和王维“对诗”、同邵雍“赏”牡丹,沉浸式“穿越”体验盛唐风范,在牡丹博物馆成为可能。该馆运用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与游客互动演绎与牡丹文化相关的历史典故,还有大型五感花香体验,让游客多角度零距离感受牡丹的魅力。

  按照“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式传播”的思路,洛阳把文物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激发“东方博物馆之都”新活力。

  日前,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率调研组来洛,对洛阳市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成效给予肯定。与此同时,调研组对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寄予厚望,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创新文物展示方式,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洛阳博物馆“河洛之光”数字馆,运用多媒体投影墙、多媒体互动、VR投影、幻影成像等技术和手段,打造出多种多样的互动体验形式。数字“黑科技”不仅让历史文物“活起来”,更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体验,展示出十三朝古都洛阳历史文化的辉煌灿烂和独特魅力。

  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当下,如何进一步丰富沉浸式体验内容,让更多年轻人关注文物、感受文化,成为洛阳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洛阳古墓博物馆正积极推进项目实施,通过运用高精度、高真实感三维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对馆藏珍贵壁画和精品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为精品陈列数字展示资源库、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数据软件集成部署等提供精确数据和数字资源。

  瞄准公益属性推进规模质量“双提升”

  自5月14日—6月10日期间的每周六,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洛阳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等6家博物馆(纪念馆),将延迟到20:00闭馆,并举办配套文化惠民活动。

  在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的过程中,洛阳始终将公益属性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推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目前,全市102家博物馆中有97家向社会免费开放。各博物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洛阳博物馆“不织布”手工体验、天子驾六“历史小课堂”等优秀社教项目,成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品牌。

  为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参观需求,各博物馆在每年推出30余个优秀线下展览的基础上,搭建了“云游东方博物馆之都”线上展览平台,30余项线上虚拟展览、300多条文物和历史文化语音(视频)讲解已经上线。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博物馆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历史文化资源的集纳地,102家博物馆凭借独特的资源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为打造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广受好评的高质量研学营地,洛阳紧盯研学游发展趋势,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积极做好课程开发,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推出更多与洛阳历史文化紧密结合的研学项目。

  洛阳还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古代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举办或引进《八大古都文物特展》《洛阳考古百年》等40个以上临时展览,开发新型文旅服务,策划“博物馆奇妙夜”等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

  “洛阳将全面推进‘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到2025年,确保全市博物馆总数超过110家,并将博物馆建设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场所,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保护传承非遗、增强文化自信,为洛阳打造全国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高地贡献力量。”(河南日报记者 郭歌 本报通讯员 高煜唱 张路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