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河南消息(记者 张雨晴):7月2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目前,河南省整体改革任务完成率90.4%,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发展势头更趋稳健
近年来,河南省管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资产规模看,截至6月底,省管企业资产总额5.1万亿元,净资产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7.7%,资产总额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国第5位;从经济效益看,省管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642.3亿元、利润295.6亿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首次突破7000亿元,2025年前6个月实现营业收入3429亿元、利润149.9亿元;从发展质量看,省管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保持在全国平均线以下,企业债务风险总体平稳可控,融资担保规模整体保持在合理水平。
深化改革持续纵深发力 发展动力日趋强劲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推动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与自然资源集团整合,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合作窗口平台;推动中豫港务集团整合省内资源,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核心区;组建河南港航集团整合内河航运资源,统筹推进投建运一体化管理。
各级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董事会工作规则和董事评价制度刚性落地,常态化开展现场述职质询,监管企业全部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河南全面清点企业产权层级、管理层级、法人户数,“一企一策”实施压减。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实施企业集团总部“六定”改革,从定任期、定薪酬、定机制等6个方面改革激发省管企业活力动力。
河南首创国资委决策咨询、战略投资、薪酬考核、内审风控四个专业委员会,常态化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平行论证和后评价制度,建设全省国有产权交易统一平台,国企阳光招采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加快建设智能化穿透式监管平台2.0版,做到“向下看清各级、一级管住一级”,使监管能力更专业,履职方式更规范。
科技创新多点突破 新质生产力蓬勃起势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把科技赋能作为企业改革的“头号任务”,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河南先后出台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措施12条、“人才小气候”10条、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32条等举措;推动省管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省内外30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加强科研合作;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以机制之变激活企业创新之源。
平煤神马集团研发的国内首套10万吨/年艾斯安装置正式投产,实现对进口产品完全替代,带动千亿级尼龙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河南能源集团研发突破己二酸制备新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河南钢铁集团世界首条“5.6+5.5米双超宽机架”宽厚板生产线全线贯通,跻身全球高端钢铁制造“第一梯队”。
河南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战新产业培育两端发力,煤化工、钢铁、装备等加速“智改、数转、网联”,累计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智慧矿山35座、智慧工厂23个、智慧园区8个;聚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中豫飞马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探索形成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新材料开发范式,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率达67%,孵化出5家科技公司。
党建领航行动 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深入学习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总要求,构建了“三个五”的党建体系。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建立并推进“锚定新目标、构建新格局、明确新路径、打造新支点、成就新标志”的“五新”党建,在深化改革中全面完成“党建入章”,动态优化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重大事项决策把关率100%,确保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持续开展“过硬、出彩、效能、平安、服务”为标准的“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目前已评选省管企业“五星”党支部200个、驻豫央企“五星”党支部10个,培育党建品牌25个,总结党建工作法37个,夯实了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基础;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推进“政治清醒、治理清晰、干部清廉、作风清正、生态清新”的清廉国企建设,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省管企业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下一步,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以钉钉子精神打好打赢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