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漯河: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展后劲不断集聚
2022-06-15 09:33:59来源: 漯河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胡晓萌

  原标题: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发展后劲不断集聚

  二季度以来,漯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和全国、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要求,积极克服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风险挑战,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不折不扣落实惠企政策。在推动中央、省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的同时,漯河市研究出台进一步纾困解难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45条举措和26条“补丁政策”,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等7个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出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四保”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以及工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和旅游业、重点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白名单企业保障办法,形成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1+1+N”政策体系。目前,已为1163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6.98亿元,上半年预计留抵退税总量达到17.3亿元,基本完成中小微企业和6大行业存量留抵退税;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中小微企业占全市政府采购比重达到99.5%;市、县财政拿出2亿元真金白银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为企业发展“输血补气”。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参照省经济运行监测研判调度工作方案,对28个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并协调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加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精准服务助力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间,漯河市通过闭环管理、点对点接送等方式解决企业车辆进出、原材料、用工等难题,确保27家重点企业和具备封闭运行条件的企业持续正常生产。疫情形势稳定后,迅速调整工作重心,出台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意见,分层分类推动骨干企业尽快达产达效、重点企业应复尽复、规上企业快速复工复产。疫情结束后,持续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一周内全市6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复工复产,目前企业达产达效率为98.65%。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持续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用好五级问题解决闭环机制,推动企业问题清仓见底。在货运畅通方面,坚持完善转码措施,强化车辆监管服务,来漯返漯货车司乘人员提前报备率达80%,居全省第一位;建立保供平台,帮助复工企业和全市物流企业线上对接物流需求,纳入省级“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46个,覆盖全市总产值(投资额)80%以上,确保应急状态下重点企业不停产、重大项目不停工。

  项目带动集聚发展后劲。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动态完善“十四五”总投资2.2万亿元的项目库,其中产业项目1.2万亿元,规模、数量比“十三五”翻一番。聚焦省“十大战略”,谋划一批重大创新型引领项目,其中总投资120亿元的金大地联碱绿色转型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前三期“三个一批”活动开工率、投产率、达效率均居全省前三位。扎实开展招强引精,深入开展“云招商 添动能”活动,1月~5月,全市新签约项目131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7%,总投资59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3.9%。统筹资源要素匹配。推行“拿地即开工”,采取“三批滚动、三级调度、三班服务”工作法,先后推动8个批次4618亩建设用地报批。建立线上常态化政银企对接工作机制,累计召开线上直播对接会13期,对接项目185个;投放贷款17批次,金额达4.6亿元;授信项目20个,金额达31.9亿元。

  提振信心促进消费回升。出台纾困解难消费券发放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参与,线上领券、线下消费,多方联动、闭环操作方式,开展促消费活动。依托银联“云闪付”平台在零售、汽车和住房三个领域发放消费券。其中,在零售和汽车领域发放消费券,预计可带动直接消费超5亿元、间接消费超2亿元;在住房领域发放消费券(按照每套5000元的标准发放电子红包),可带动直接消费超18亿元。第一期活动5月28日启动,截至6月5日,参与商家1866家,带动直接消费6000多万元。(漯河日报记者 王建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