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大银行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执行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着力推进“数字光大”建设,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据了解,光大银行坚持创新引领与数据驱动,在便民服务、场景金融、自营平台、客户经营四大重点领域步入数字化发展快车道。
聚焦数字便民服务 建设美好数字生活
光大云缴费作为光大集团和光大银行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典型代表,通过打造开放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便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将各类缴费服务、渠道、支付结算功能整合,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
2022年以来,光大云缴费服务活跃用户已突破3.5亿户,缴费服务笔数突破13亿笔,接入缴费代收项目超1.3万项,缴费代收服务已输出至700余家大型互联网机构及银行同业等,其中包括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各省、市级政务服务平台70余家。
此外,光大手机银行联合光大云缴费APP,上线“社保一站通”版块,实现了财富管理与便民生活服务的有机融合。光大手机银行“社保一站通”版块包含“查账单”“快缴费”“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四项高频服务,可以帮助客户在线查询个人参保信息、线上缴纳社保。
光大云缴费社保代收服务现已支持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群线上缴纳社保,累计服务超2亿人次,为打通线上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贡献了“光大力量”。
做精做细场景金融 加大新兴领域服务供给力度
光大银行围绕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发展、便民服务、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和场景,打造出了一批场景金融优势产品,使金融服务无缝嵌入合作伙伴场景之中,实现共赢局面。
2022年以来,光大银行积极响应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通过“物流通”业务,重点加大对货运物流行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力度,全力保障物流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光大银行“灵工通”业务可应用到网约车平台、家政公司、外卖及物流配送等灵活用工场景,提供资金监管、保理融资、支付结算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为稳就业、保民生作出贡献。
据悉,光大银行目前已将场景金融建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培训、住房保障、公益福利、智慧政务、汽车金融等场景中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并持续加大推动力度,以创新为抓手,采取分类施策、多点孵化、重点培育策略,构建以用户和场景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
锻造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 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近年来,光大银行不断拓展数字化转型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提升金融科技的创新研发与应用能力。该行聚焦企业需求,发挥自身优势,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打造涵盖企业网银、企业手机银行、企业微信在内的线上渠道服务矩阵,精准满足企业数字化金融需求。
在企业网银服务领域,光大银行支持64类业务,上线319项功能,全面涵盖转账、代发、支付、理财、融资、票据、现金管理、外汇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截至6月底,光大银行企业网银月活客户达47万户。
在企业手机银行服务领域,光大银行依托移动端优势,搭建具有拓展性、开放性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同时,光大银行企业手机银行通过升级智能体验,采用智能风控、智慧识人、数字证书等技术手段增加平台安全防线、精准识别用户身份、实现免Key支付,为用户资金安全保驾护航;聚合人员管理、发票管理、创业扶持、品牌推广、企业名片、财经热点资讯等专业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管理,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据了解,近期,光大银行还将持续升级企业线上服务,即将推出“企业网银专属客户端”,同时上线“企业行政管理平台”,以薪资代发场景为核心切入点,打造集薪酬管理、智能代发、财务管理、协同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提升数智化水平 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2022年,光大银行为了进一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在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等机制上不断改革创新。该行在零售金融条线建立了零售中台,通过企业级业务运营、大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数字化展业等能力及工具建设,将“价值共生共享”落到实处,为客户带来持久价值。
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对权益活动持续增长的需求,光大银行客户权益智能服务平台围绕客户体验,融合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运用互联网思维及运营方式,为全行客户经营及智能化营销提供强有力的抓手。该平台上线以来,以光大手机银行为载体,搭建了“客户交易行为达标判断—权益派发—权益核销—数据监测”智能营销体系,助力提升客户全旅程服务质量。
此外,在数字化内容运营方面,光大银行全面融入开放、生活、交互、好玩的互联网基因,围绕客户需求巩固光大手机银行内容运营特色。
未来,光大银行将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持续探索数字化转型最优路径,强化金融科技应用实践,以“数字光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文 祝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