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   舆情智库
周口项城:万亩红高粱映红农民致富路
2022-09-16 16:54:23来源: 周口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胡晓萌

  原标题:项城:万亩红高粱映红农民致富路

周口项城:万亩红高粱映红农民致富路

农艺师查看红高粱长势

  “手扶着红高粱,笑一下。好,就是这样。”话音刚落,余先生就按下了手机快门,为同事拍下了一张以红高粱为背景的照片。近日,位于周口项城市区新大桥以东沙颍河南岸的红高粱进入成熟期,由于这里红高粱种植面积大,酷似电影《红高粱》里的场景,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一时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我国,红高粱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内蒙古东部以及西南地区丘陵山地。在大家的印象中,虽然豫东平原一带也种植有红高粱,但规模往往不大。那么,项城为何出现成方连片的红高粱,当地气候是否适宜?种植过程是否复杂?产量和销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前去一探究竟。

  宜种植 项城有5万多亩红高粱

  迎着秋日阳光,走在项城市区新大桥以东的沙颍河南岸大堤上,河道旁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延绵数公里,一排排、一束束随风摇曳,蔚为壮观。走近一看,红高粱长势喜人,穗大丰硕,颗粒饱满,与田间劳作的农民构成了一幅丰收景象图。

  红高粱,是高粱的俗称,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因为高粱颖果呈淡红色至红棕色而得名。性喜温暖,抗旱、耐涝。在中国种植较广,其中以东北各地最多。

  2022年,郑郭镇孟营行政村的杨克永流转土地460亩,全部种植红高粱。他说:“红高粱一般在6月麦收后种植,到10月成熟收割,耐干旱,防倒伏,除了做好病虫害防治外,整个管理过程不需要太复杂。今年夏秋季节雨水少,不少玉米因干旱可能造成减产,而自己种植的红高粱几乎不受影响。”

  “红高粱是一种很好种植的经济作物,对土壤等自然条件要求不高。因为项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集南北方之长,四季分明,完全适宜种植红高粱。”项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军志介绍,相比其它经济作物,红高粱抗旱、种植技术简单、劳动强度不大、生产效益良好。

  近年来,随着酿酒、饲料、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红高粱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为此,项城不少农户瞅准这一时机,通过流转土地,把红高粱作为一个优势产业来做,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据了解,2022年项城市郑郭镇、丁集镇、贾岭镇、三店镇、永丰镇等地种植红高粱总计有5万多亩,红高粱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经济作物。

  收益好 助民增收鼓腰包

  红高粱品种很多,按用处来分包括食用高粱、饲用高粱、糖用高粱和帚用高粱。按特点可分为大小红高粱、白高粱、梗高粱等。

  在项城种植的红高粱主要有粮糯一号、红缨子、晋酿四号、都糯201等品种。由于品种不同,其产量也大不相同,但经济收入都十分可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杨克永种植的红高粱品种为粮糯一号,具有籽粒均匀饱满,易脱粒,籽粒糯质等优点。

  “我这460亩地种植的全部都是粮糯一号,亩产预计1000斤左右。按照订单价格,每亩收入可达1600多元,除去必要的种子、化肥和农药,每亩纯收入800元到900元,比种植玉米要强不少。”杨克永说。

  杨克永的经济账在红高粱种植大户刘铁全这里得到了印证。2022年47岁的刘铁全种植红高粱已有3年,主要有晋酿四号、都糯201两个品种,其中晋酿四号产量更高,亩产预计可达1500斤左右,按照市场价计算,每亩收入在2500元左右,除去各项成本,每亩纯收入近1500元。

  “今年我种植红高粱7870亩,远远满足不了酿酒厂家需求。明年,我准备扩大红高粱种植规模,带领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刘铁全信心满满地说。 

  不愁销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红高粱作为我国大多数白酒的重要酿造原材料之一,在我国酒文化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白酒行业的迅猛发展,白酒企业对红高粱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都采取“订单农业”。

  杨克永种植的460亩红高粱走的就是“订单农业”。他说:“我同河北一家酒厂签订有合同,种植的红高粱全部由他们收购,有多少收多少,不担心卖不出去。”

  同样,项城市绿色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依托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种植红高粱6000亩,全部为红缨子品种,是酱香型白酒的酿造原料。“我们公司与信阳一家向茅台集团直供红高粱原料的企业签订了订单,所有红高粱全部由这家企业收购,这样既有利于公司发展,也有利于农户增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刘雪峰说。

  目前,项城拥有红高粱种植大户100多家,由于采取“订单农业”,产品根本不愁销路。“订单农业”的出现,为项城红高粱种植提供了便利,也使种植户和企业实现了“双赢”。(周口日报记者 张志新 文/图)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