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省秋收基本结束(走中原 看三秋)
金秋时节,希望的田野铺满丰收的画卷。10月18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农情调度数据显示,全省秋作物已收获1147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6.4%。除部分沿黄水稻和红薯等晚茬作物外,全省秋收基本结束。
据了解,河南省秋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花生、芝麻等油料作物,棉花,瓜菜,中药材和花卉等。
“从调度数据看,今年秋粮喜获丰收,完成全年1300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有把握。”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2022年秋粮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播种时碰上干旱天气,墒情不足,授粉期遭遇持续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还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风险挑战。
好收成离不开粮食生产政策的支持。稳面积是粮食丰收的前提,“三夏”以来,河南省各地全力开展抗旱抢种,压茬推进田间管理,秋粮实现了应种尽种、面积稳定,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相关部门指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大力推广玉米种肥同播、水稻机械化插秧等技术措施,提高播种质量。
7月下旬以来,河南省持续高温干旱少雨,玉米抽雄吐丝期碰上持续高温天气,给玉米授粉造成很大影响。河南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抓好抗旱保秋的紧急通知》,豫南豫东地区在抓好抗旱浇水的同时,指导农民采用拉绳、竹竿赶粉或无人机造风等方法,进行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全省18个秋粮专家指导组分包市县开展抗旱保秋技术指导服务。
9月初,为应对农资市场价格上涨,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支持开展秋收秋种,河南省财政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9.98亿元,加上前两批已完成兑付的补贴27.18亿元,2022年已累计下达37.16亿元。
2022年是河南省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第一年,复合种植效益好不好,农民说了算。“玉米亩产1300斤,大豆亩产200斤,按照现在粮价,玉米每斤1.3元,大豆每斤3元,每亩地毛收益在2300元左右,比纯种玉米收益要高。”永城市苗桥镇苗北村种粮大户洪远2022年种了22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基本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夏抓粮,秋抓钱。”河南省在稳定秋粮生产的同时,调优粮食生产结构。重点抓好10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落实,指导各地与承担任务的经营主体签订协议,及时兑付每亩200元的补贴资金。引导农民稳定花生生产,积极发展高油酸花生,推进规模化种植和订单生产,促进优质优价。目前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60万亩,优质花生种植面积1939万亩。
秋收连着麦播。河南是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截至目前,全省已腾茬9527万亩,整地6212万亩,小麦已播种2578万亩,占预计面积的30.2%。(河南日报记者 刘晓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