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春运期间河南省客流总量预计为8816.1万人次
2023-01-10 08:49:46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邓高靖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用心守护万家团圆路(老家河南·心的春运)

  “春运前两天,全省客流总量约997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50.7%,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34.7%,目前整体运行平稳有序。”1月9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全力做好2023年春运服务保障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吴孔军说。

  2023年春运是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的首个春运。面对“恢复明显、大幅增长、流量不均、节后集中”的春运客流特点,河南省明确在全省开展“老家河南·心的春运”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为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保障。

  河南省客流总量预计8816.1万人次

  “面对客流大幅增长、重点物资运输保障任务繁重等多重压力,做好今年春运工作的复杂性、挑战性前所未有。”吴孔军表示,初步分析研判,春运期间河南省客流总量为8816.1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281.6%,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7%。

  以“老家河南·心的春运”为主题,河南省将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创建主体是为春运提供服务的交通运输一线单位,包括铁路、民航、道路、水路及城市交通等服务班组、车队、场站、收费站、服务区等服务窗口,主要内容是在保障健康出行、保障安全出行、保障有序出行、保障通畅出行、保障农村客运、保障应急救援、优化春运服务“六保一优”方面表现突出、群众满意、组织得力、安全无事故等,对被评选为省级优秀服务品牌的一线单位将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春运期间,我们将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对运营设施和场站进行事中监管和事后监测,通过12328服务监督热线,全天候受理投诉举报;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通过省、市、县三级调度机制立即协调解决;发生事故、道路拥堵超1小时或距离超1公里的,要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尽快疏导交通。”吴孔军说。

  优化服务科学安排运力

  “预计节前1月14日(腊月二十三)、节后1月27日(正月初六)会迎来春运客流高峰。”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旦表示,郑州局目前开行图定列车616.5对,将在客流高峰时段加开临客120.5对,其中高铁88对、普速32.5对,同时配属169标准组动车车底,实行“零备用”上线运营,全力确保运力充足。

  针对恶劣天气、设备故障、客流突发、列车晚点等情况,铁路部门将配足、配齐各类应急物资,与地方政府、医院、公共交通等建立完善沟通机制,保证信息畅通、联动处置;遇有大面积晚点等非正常情况时,及时增开退改签窗口,满足旅客需求,加强运输秩序维护。

  “今年春运,预计郑州机场会在节前和节后出现两次客流高峰,整体呈前低后高态势。”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丽娟说,进入春运以来,郑州机场客流日渐升温,预测春运期间平均每天进出港航班近480架次。

  郑州机场在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保通保畅、提升服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倡导无接触服务,统筹运力安排,优化流程保障等。目前,郑州机场国内干线、支线航班快速恢复;郑州至金边、曼谷、新加坡、吉隆坡、赫尔辛基等国际航线以及港澳地区航线也已恢复。

  做好全链条各环节疫情防控

  春运期间返乡人员增多,疫情防控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周勇说,春运期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全力做好全链条、各环节疫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平安健康出行。

  周勇提醒,在春运期间出行,要加强个人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人员,要健康理性出行,降低自身及家人感染风险。河南省将加强120急救指挥调度,重点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转运,开通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满足患者急救咨询服务需求,确保每一位患者都得到诊治。

  “2023年春运,道路交通安全主要面临车流量增加、重点车辆肇事、农村地区事故多发、酒驾醉驾等风险。”河南省公安厅一级巡视员、交警总队总队长冯国文说,对此,将抓好隐患排查治理、路面执法管控、农村地区和交通应急管理,最大限度把警力装备摆到路面,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地区,严检“两客一危一货”和6座以上的面包车、商务车,重点查处“三超一疲劳”、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野蛮驾驶、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在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采取限速通行、间断放行、分车型放行、警车带道等措施,引导车辆有序通过,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河南日报记者 宋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