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末期,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要达到50家以上,深入合作的大型企业要达到20家以上.....6月30日,2023首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河南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团走进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来感受这所2021年获批成立的“年轻”学校所带来的活力。
开展“1.5+1.5”特色人才培训模式,推进产教融合
大学与医院、企业的深度融合,是高校与医院、企业携手合作的黏合剂,也是医学向前发展的助推剂。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理事长王泽民说,“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企业实地走访,行业调查研究,创建‘专业+创新’口腔医学技术1.5+1.5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王泽民说,学校通过实现职业环境与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建设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课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之间的耦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
所谓“1.5+1.5”模式教学,即是在2021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校内1.5全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该校积极探索“厂中校”的现代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入口腔义齿制作的大型企业和口腔医院,开始后1.5教学阶段。
王泽民介绍,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 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 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以及科研开发的有机结合。现开设有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制药等29个专业及方向。
同时,学校还围绕弘扬医药文化,积极培育现代医药科技力量,打造具有中原风格、河南气派的高质量医药类教育品牌的任务要求,推动双方在医疗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建设医疗现代化,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现在的实验实训中心,未来的医学体检中心
“我们一直坚持以医药卫生及大健康类专业为主体,以与其相适应的理、工、商类等专业为辅助,构建具有医药鲜明特色,服务大健康的综合办学体系。”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校长苗相甫介绍,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实验实训投入力度,先后建成护理实训中心、中医康养技能实训中心、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口腔医学教学实训中心、药膳实训室、中药标本馆等数十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实训中心。
采访团走进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实验室,CT、DR、MRI等先进实训设备映入眼帘,“这里的仪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做一个全身的体检了。”采访团的老师不禁感叹道。
医学影像实训中心实验室指导老师王文献介绍:“我们的这些仪器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实习医院进行信息互通,在我们的课堂中就可以实现会诊、教学一体化,学生毕业后到医院实习,对仪器操作流程就会更快地上手。”
在中医康养技能实训中心,设立的有中医临床技能、针刺疗法、推拿疗法、中医外治疗法、物理因子、运动疗法等11个实训室,共有仪器设备256台(套)。拥有中医脉象训练仪、中医诊断综合模拟系统、多媒体点穴电子人体模型、针刺手法测定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具备满足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康复技术及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条件。
苗相甫介绍,该校以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5个重点专业为龙头,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满足市场需求的医学专业群、康养专业群、护理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医学技术专业群等五大专业群,有利于专业间形成合力,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凸显学校健康服务专业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专业之间互相支撑、互相渗透的作用,确保各专业健康稳定、迅速有序地发展,为中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现在这里是我们的实验实训中心,未来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医学体检中心。”苗相甫说,实训中心还具备承担中医药类、康复治疗技术等专业技能竞赛、毕业科研实习、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等开放性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研究、科研服务等多项功能和条件。
关切“一老一小”,“订单式”培养养老人才
“养老服务行业是中国不可或缺的产业,做养老更多的是一种大爱和情怀。”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苏芝说,目前河南省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等累计培养相关专业毕业生约16万人,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
王苏芝介绍,面向“一老一小”,学校设置了老龄社会和婴幼儿服务急需专业,学校目前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与服务、社区康复、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养老护理康养康育的专业。
“我校始终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发展理念,着力老年医疗康复及照护服务,强调医药健康特色,实施差异化办学,打造‘医、教、养结合’核心竞争力。”王苏芝说。
王苏芝介绍,学校通过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增加了同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行业的新发展,进一步实施“订单式”培养人才计划。校企合作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有空间、有未来的,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文 张家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