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中国图书馆年会缘何花落郑州
2023-09-15 09:06:05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一座图书馆蕴藏着城市的梦想,耕耘着文明的沃土,承载着历史的文脉。

  9月15日,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图书馆同仁相聚古都郑州共襄盛事,探讨图书馆未来发展之路。作为图书馆界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行业年度盛会,这次中国图书馆年会缘何花落郑州?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源地,文脉绵绵不绝、书香代代相传。进入新时代,河南省积极推进“书香河南”建设,把加快图书馆事业发展作为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持续完善公共阅读设施、创新阅读服务方式,全民阅读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

  打通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

  截至目前,河南有公共图书馆167个,乡镇图书分馆2485个,村级阅读服务点5万多个,建成城市书房1100多个,实现了省、市、县、乡、村5级全覆盖,打通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年服务读者近4000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各地初步建成“15分钟”阅读圈,当市民漫步公园、社区、商场时,时常遇到阅读休闲的“精神粮仓”。

  公共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2023年暑假期间,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图书馆等全省各地许多图书馆每天清晨都在上演排长龙的壮观场面。

  近年来,河南省公共图书馆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以标准化促进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进展,与时俱进推进总分馆制建设、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智慧图书馆建设,数量众多、内容多样,不断满足各级群众的“花样”阅读需求。

  以郑州图书馆为例,近几年着力构建涵盖24小时自助图书馆、夜读吧、分馆、阅读站、基层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以及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联盟,实现了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和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形成了“全市一张网、服务全覆盖”。

  “图书馆+”创新公共阅读空间

  多重因素影响下,人们对图书馆不断减少依赖。面对挑战,图书馆该如何打开思路,开创新空间、新环境和新服务?

  从河南省各地新建的图书馆、城市书房、图书馆分馆来看,正在以空间再造持续推动服务创新和转型发展,促进“以书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积极转变。其中,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基层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涌现出了“趣缘读书会”“大家讲堂”“书香云端”“淇水亲子故事乐园”等优秀阅读品牌活动。此外,积极探索“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把图书馆“开进”景区、民宿、地铁等,打造新型阅读空间。

  近年来,河南省图书馆积极开展“蒲公英驿站”项目,把图书馆“开进”信阳市浉河区信阳书画院民宿以及安阳林州市石板岩镇5家不同风格的民宿。2023年4月“世界读书日”期间,省图书馆与郑州地铁开创“书香专列”新模式,乘客在车厢内便可扫码听书、看书。

  河南省图书馆馆长孔德超说,“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为读者开辟了新的阅读空间,可以让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得到更好的流通和利用,目的就是将读者群体辐射到社会各个角落,推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打造线上“阅读空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图书借阅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如今,打开许多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一键”便可获得海量的阅读资源。

  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9月14日,洛阳图书馆举办“江流万古文润千年——洛阳市图书馆馆藏大运河文献展暨传拓体验活动”,为读者精心挑选了包括《中国水利史典》《壮游大运河》《六千里运河二十一座城》等在内的馆藏特色文献150余种,全景展现大运河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在省图书馆正展出的“古籍里的黄河”主题文献展,也吸引了一批批读者前来参观。透过《山海经》《尚书·禹贡》这些珍贵的善本,在泛黄的书页里,读者可沉浸式触摸与黄河有关的清晰记忆。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籍资源尤为丰富。图书馆作为贮藏典籍的重要场所,在融通古今、保护文脉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河南省公藏、私藏古籍大约有100万册。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河南省共有9家单位被列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2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534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近年来,全省图书馆相继举办“册府千华——河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从《诗经》到《红楼梦》——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等大型古籍展览以及“中华传统晒书活动”。

  河南省还建成了“河南大学馆藏金石拓本数据库”“开封市图书馆古籍数字化资源库”等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洛阳市图书馆、唐河县图书馆通过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平台发布数字化成果,走在全省图书馆前列。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文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集典籍收藏、展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文创产品研发于一体的“河南省典籍文化中心(河南省典籍博物馆)”建设已经启动,中心建成后将为古籍“活起来”“传下去”提供强有力支撑。(记者 温小娟)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