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解决急难愁盼 提升幸福温度
2023-11-21 09:24:07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石丽敏

  原标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解决急难愁盼 提升幸福温度(新闻发布厅)

河南解决急难愁盼 提升幸福温度

11月15日,在汝阳县举办的残疾人香皂花技能培训班上,学员们在认真学习香皂花制作技术。今年以来,汝阳县残联对300余名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使他们依靠学到的技能走上就业岗位。 康红军 摄

  11月20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切实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扎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以建设“幸福民政、活力民政、文化民政、法治民政”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民政建设,有力服务了现代化河南建设大局。

  适老化改造任务 提前超额完成

  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余广庆介绍,河南省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五级书记抓养老”的工作机制,两次召开高规格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城市实现了建制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推动200多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向周边农村和家庭提供延伸服务,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已建成了农村幸福院1万多个。

  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是提升其居家生活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养老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的关键环节。今年,河南省将6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纳入了省重点民生实事,进度和成效备受关注。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蕾介绍,他们始终把实施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多渠道筹措资金,仅2023年省以上财政就投入补助资金1.9亿元,要求各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截至2023年10月,我省已改造完成67265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已提前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杨蕾说,下一步,省民政厅将从拓宽改造对象、加大补贴力度、调整改造项目等方面入手,让适老化改造更有成效、更得民心。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困难群众群体是民生保障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需要时刻将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余广庆说,目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人均630元、44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发放,有力保障了350多万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全省17.3万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按“单人户”纳入低保,136.8万已脱贫人口、38.9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低保或特困供养进行兜底保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同时,河南省为210万符合条件人员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线上申请处理率达100%。大力推进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设施建设,年内预计新增床位4.7万张,让有需求的重度残疾人能够得到专业的集中照护,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儿童关爱保护更加有力。河南省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将适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了教育保障和控辍保学范围。市、县两级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32个,乡镇(街道)建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1766个,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俭”化婚丧文化 新风尚蔚然成风

  高价礼金、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良婚丧现象给很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婚丧领域都做了哪些工作?

  余广庆介绍,河南省大力弘扬以“俭”为尚的婚丧文化,针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积极探索婚俗改革,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建成市县乡公益性公墓1400多个,大力推行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文明殡葬蔚然成风。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党培红说,从2021年开始,按照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河南组织实施了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目前,河南省共有2个国家级、33个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省民政厅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通过实地调研、视频调度、定期通报、选树典型等方式积极指导实验区改革创新。”党培红说,目前,各实验区亮点纷呈、成效丰硕,创立了一批好机制,创树了一批好典型,创建了一批好载体,创造了一批好品牌。(记者 王向前)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