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河南:以“链”赢新
2023-11-30 09:15:34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万庆丽责编: 石丽敏

河南:以“链”赢新

  河南超硬材料生产能力全球第一、速冻食品全国产销量第一、起重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这“第一”的背后,都是产业链优势的积累。目前,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群产生了全省60%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汇聚了70%以上的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创造了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

  随着产业分工深化,未来产业的竞争,已由单个产品、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产业链、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

  2023年以来,河南高位谋划,把抓产业的重点由助企纾困解难转到产业链攻坚上来,聚力打造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壮大28个重点产业链。省四大班子领导躬身入局,省直多部门领链出战,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坚决打赢这一仗。

  拼项目、拼服务、拼产业、拼创新,河南实干笃行,不仅拼劲十足,“拼”法也在转变提升。从“三个一批”抓项目、“万人助万企”解难题,到攻坚产业链、构建创新生态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展现的是河南赢得竞争的“真功夫”、前瞻谋划的“大格局”。

  以“链”谋变,以“链”图强,大省河南奋力跑,创新河南日日新。

  理念之变

  从拼“单品”到拼“群链”

  从新郑国际机场出发,向东南行30公里,一座总规模31.4平方公里的汽车城正拔地而起。2400多年前,这片土地上就曾“车辚辚马萧萧”,新郑市郑国车马坑发掘出的车长2.56米、宽1.66米、车轮辐条多达26根的春秋时期的豪华马车惊艳了世人。

  时光荏苒,今天这里崛起了新的汽车城。

  冬日的阳光下,一排排刚下线的比亚迪新款海豹DM-i整装待发。在这座城里,比亚迪带来的不仅有最新款的新能源汽车,还带来了整条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打汽车全产业链配套的中德隐形冠军企业示范园区已经落地,日能集团、鑫鹏集团等上下游项目稳步推进,一个新的汽车增长极呼之欲出。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的主战场如今来到了中国,河南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成功突围,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车变革的风口?

  河南省给出的答案是,以“链”为抓手,着力培育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链,全力打造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看产品,有底气。过去河南拿得出手的汽车只有宇通客车,如今仅在郑州,上汽郑州基地产量突破150万辆、东风日产郑州工厂产量超200万辆、比亚迪顺利投产、吉利汽车落地。

  看配套,有实力。省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推陈出新,中航光电成为汽车连接器领军企业、多氟多晋身新能源电池材料隐形冠军、信大捷安汽车安全芯片国内领先。

  看政策,有力度。郑州获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启动、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落户郑州、150亿元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设立。

  一番组合拳打下来,郑州有实力角逐“新能源汽车第一城”,河南有望形成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中国企业曾靠单打独斗闯天下、打江山,21世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则越来越依靠‘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风险分担能力。”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说。

  纵观国内外形势,产业升级从拼“单品”到拼“链条”的态势已十分明朗。

  国际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调整,贸易战、科技战纷争不断;国内,各地均把产业链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广东以“链长+链主制”为引导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江苏重点打造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产业链。

  外部压力加大,内部转型发展更是紧迫。当前,河南工业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制造业整体上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快等多重约束,工业发展被逼到不进则退的关口。

  河南要想在未来竞争中不掉队,必须打赢产业链攻坚这场硬仗。

  这一仗,事关河南产业升级成败。

  这一仗,事关现代化河南建设全局。

  这一仗,事关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审时度势,谋定后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面对全新的产业“航海图”,河南重新梳理发展战略和增长逻辑。

  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聚焦到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来。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聚焦“六新”突破、以新型工业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河南省相继出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河南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至10月份,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全部出台。

  化点为珠、穿珠成链,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多元布局、重点突破,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全新的产业链思维令人耳目一新。

  聚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河南制造核心竞争优势……宏伟的制造强省目标催人奋进。

  “7+28链群建设的总体谋划,是对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系统重塑,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河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集结哨’和‘冲锋号’,在河南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建涛说。

  抓手之变

  从“纾困”到“育链”

  11月5日,2023世界传感器大会在郑州开幕,这是大会连续第五次在郑州举办,也是迄今为止永久落户河南的唯一一场世界级高科技行业盛会。

  会上,36个传感器上下游项目集中签约,紫光、东华软件、德国莱茵集团、法国斯迪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更是一口气签下24个大单。

  智能传感器产业链是河南省新兴产业的代表。2023年以来,省领导担任链长,带领省直部门、省辖市、盟会长单位和重点企业、行业专家组成工作专班,先后6次召开推进会和座谈会,深度把脉问诊产业,系统梳理了60多项重点任务举措,为培育壮大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制定了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专班的推进下,传感器产业链重点项目“排着队”落地:开工建设MEMS研发服务平台、揭牌成立墨子实验室、建设传感器创新中心、打造“郑州传感谷”……链条越拉越长,产业越来越厚。

  “这一年河南传感器产业狂飙突进,话语权和影响力迅速提升,我们快速建成国内传感器产业生态第一平台,传感名片越擦越亮。”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宁深有感触地说。

  “链长+专班”,这是河南省推进重点产业链培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即一个产业链由一位省领导任链长、一个责任厅局作为牵头单位、一个专班常态化开展推进工作。

  “链长+专班”任务很明确,负责统筹调度一条产业链的全部要素资源,聚焦产业链“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协同发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

  11月17日,全省光电产业链、先进铝基材料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休闲食品产业链、预制菜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链同日召开工作推进会,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展开。

  调研产业发展、研究行动方案、解决共性问题……这段时间,担任链长的省领导们频频深入一线研究产业链,把每条链的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提实。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越研究越深入越具体,越觉得重要,链长们抓着抓着从“门外汉”变成了懂行的半个专家,掌握了产业发展的规律,明白了关键要害所在。

  培育壮大产业链是个系统工程,攻坚作战手段也要多管齐下、精准有效。“链长制”管总,“三三制”、产业联盟、一方案四图谱六清单……一个个创新举措的背后,是河南省产业链攻坚的悉心布局和精心构思。

  ——“三三制”推进。每个产业链专班按照党政机关、重点企业、专家学者“三三制”原则组建。省四大班子领导躬身入局,省直20多个部门领链出战,省市县、产学研、金服用协力参与。

  ——图谱式作业。各产业链全部编制“一方案”“四图谱”“六清单”,对方案及清单设定的所有事项,分别明确工作目标、包联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挂图作战、照单作业,“一张蓝图绘到底”。不到2个月,一大批问题已经销号,一大批创新平台已经落地。

  ——全链条服务。助企包联实现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省市领导分包全覆盖。建立产业基金、金融生态、上市培育、人才引育、税务服务、平台企业6个助企强链专班,攻难点、通堵点、除痛点,千方百计延链补链强链。

  抓产业谋发展,河南一贯“拼”字当头,但“拼”的方式方法在转变、手段在提升。两年前,面对疫情给企业造成的各种突出问题和瓶颈制约,河南省启动“万人助万企”活动,10多万名干部躬身入企纾困解难,广大企业切身感受到河南营商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023年,河南省及时适应外部环境深刻变化,把产业链作为抓工业制造业、抓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和抓手。从解决企业一个个具体问题,到整体谋划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河南重塑产业竞争力,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一个关键转变和重要升级。

  发展之变

  从“强链”到“建圈”

  走进位于郑州高新区梧桐街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院内,一台闪着金色光泽的“六面顶压机”格外抢眼。

  这是一台见证了我国超硬材料工业发展历史的“功勋压机”。60年前,正是这台压机将柔软的石墨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中千锤百炼,制成了世界上硬度最高的金刚石。

  60年一甲子,金刚石产业在河南开枝散叶。如今,河南省以金刚石为代表的超硬材料创下了多项行业第一,形成了以超硬材料及制品为核心、原辅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为基础、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格局。

  “河南超硬材料有很强的优势,要迈向高端,从功能材料逐步转向能源材料、信息材料,市场大有可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说,我国部分新材料技术创新已进入“无人区”,必须探索他国没有形成的技术,创造市场还未出现的新需求,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

  瞄准一流,高位布局。2023年,河南省率先启动超硬材料产业链攻坚,深入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做优做强产业链,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河南省集全行业之力制定出台超硬材料产业链“1+5”三年行动方案,推进磨具、珠宝、光学、电子、装备5个专项攻坚,全力打造国家超硬材料战略支撑。

  举办首届金刚石产业大会、打造郑州国际钻石城、组建河南省超硬材料协会、成立河南省金刚石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河南省新材料投资集团……河南省把各种创新主体紧密结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厚植产业链发展的生态环境。

  如今,超硬材料产业链成为河南为数不多在全国领先、全球独具优势的产业,产业生态圈逐步完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链”促发展,“圈”增动能。相比产业链,生态圈范畴更广,动能更强。从开展“三个一批”瞄准新项目,到“万人助万企”解难题,再到培育重点产业链、构建创新生态圈,河南抓项目的方式在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换道,展现出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奋力追赶、拔得头筹、领跑产业的无比雄心。

  ——看创新引领。“三足鼎立”创新大格局初步形成,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持续融合发展,环省科学院生态圈正在加快形成;中原农谷核心区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7家;重建省医学科学院与中原医学科学城深度融合。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完善,重组入列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建设省实验室16家、产业研究院40家、中试基地36家。

  ——看科教强省。2023年新晋两院院士6人,实现两院院士、外籍院士全覆盖;全力打造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航母”,支持7所高校11个优势学科实施“双一流”创建;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筹建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等新型工科大学,引进落地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理工郑州研究院、上海交大郑州研究院……

  ——看企业培育。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52%,创新活动活跃度、创新落地转化率实现快速提升。

  培育壮大产业链,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不仅是一次产业能力大考,更是一场攀登顶峰的精神锤炼,一份“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信心决心。

  11月21日,巴西圣保罗州一处地铁施工现场,该州州长亲自按下“中铁1207号”盾构机启动按钮。这是中铁装备出口南美洲的第一台盾构机。

  总部位于郑州的中铁装备靠自主创新引领了民族盾构梦。过去,盾构机的关键零部件主要靠进口,如今盾构机的主轴承用上了洛阳轴承,160多家河南本土企业为盾构机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

  产业生态的完善反过来推动了盾构机种类从10年前的2种,发展到现在的15种,产品产销量连续6年世界第一,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盾构机最善于啃硬骨头,28条产业链培育壮大也是一场必须胜利的攻坚战。

  赢了这场攻坚战,前方就是制造强省的星辰大海。

  “链”出功夫、“链”增动力,在培育重点产业链、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征程上,河南一往无前!(记者 陈辉 孙静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亚琼)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