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闻发布厅)
12月26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第二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河南省林业部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成效。
自觉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河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蔚说,河南省林业系统充分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统筹林草湿沙、齐抓建管治效,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取得了新成效。特别是牢记领袖嘱托,自觉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一是打造黄河流域生态建设样板区。省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带动全省累计绿化沿黄生态廊道11.8万亩、1194公里,黄河右岸实现绿化贯通,郑州、开封等5个示范段成为群众休闲的“网红打卡地”;修复黄河湿地2.29万亩,河南省黄河及故道湿地成为“候鸟乐园”;建成沿黄森林乡村示范村864个,群众绿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全省国家森林城市达17个,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推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育。实施水源区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等重大工程,带动丹江口库区周边10个县(市),两年完成石漠化治理72.41万亩,确保库区水质安全;在干渠沿线补植补造林地1.93万亩,731公里生态廊道全线贯通,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送。
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
河南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李灵军说,河南省持续推动林长制向纵深发展,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目前,全省共有五级林长10.3万余名。
按照“统筹在省、组织在市、责任在县、运行在乡、管理在村”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各负其责,在国土绿化、森林防火等关键期召开总林长会议、发布总林长令、开展巡林调研,推进林草湿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工作落实。目前,县级以上发布总林长令214个,林长巡林调研1800余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579个。
同时,河南省林长办公室联合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林长+公安局长”“林长+检察长”“林长+法院院长”工作方案,强化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科学增绿亮丽答卷
赵蔚说,河南省加强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科学绿化,努力在统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贯通五大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标准体系等方面,为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针对“在哪造”,河南省按照“一带三屏三廊多点”生态格局,开展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把山区作主战场、困难地当重头戏,用好“四旁”隙地,杜绝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造林。
针对“造什么”,大力推广榆、楸、楝、椿、泡桐等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高效固碳树种。
针对“怎么造”,坚持绿化、彩化、财化相结合,“封、飞、造”一体,“乔、灌、草”搭配,因地制宜开展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
针对“怎么管”,“三上三下”科学精准制定年度任务,从计划到完成,全部带位置落地上图入库;制定奖补政策,提升国土绿化管护质量。
今年实施3个国家“双重”项目、18个省级科学绿化示范项目、14个国家储备林项目,推广安阳、正阳、获嘉等地经验,全省完成造林197.46万亩、人工种草7万亩。
形成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河南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一品说,全省已建立5类351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2174.7万亩。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07处。宝天曼、鸡公山、小秦岭、连康山、三门峡黄河湿地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嵩山、云台山等4处地质公园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地,全省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到了自然保护地范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有效提升。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种群数量由建保护区前的1300只增加到3000余只,还连续多年监测到华北豹活动;三门峡黄河湿地由原来大天鹅的迁徙停歇地变为越冬地,数量由建保护区前的几百只增加到1万余只;郑州黄河湿地每年越冬的候鸟总数达到数万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已成为稳定的越冬种群;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第二个朱鹮人工繁殖野化放归地,成功繁育朱鹮280余只,7次放飞133只并在野外成功繁育,野外存量400余只,成为世界珍稀物种繁育的典范;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世界濒危物种青头潜鸭的繁殖地,最大种群数量约300只。
此外,新闻发布会还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今冬森林火灾预防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 李运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