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东区发展日新月异。 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呜……”1月29日,一列货运火车缓缓驶入已部分投入运营的安阳保税物流中心。这是安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首个“保税+期货”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全部建成后,将具备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的服务功能。”该中心负责人闫伟明说,预计未来3年至5年,每年进出口值可达200亿元。
安阳的“中心”效应越来越明显。2023年11月,河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支持安阳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支持安阳实现区域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竞相发展,加快建成引领豫北地区、联动京津冀、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中心强市,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贡献力量。
这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继郑州、洛阳、南阳之后出台的第四个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意见。面对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期待,安阳该如何应对?
既是战略安排
又有自身优势支撑
“‘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的定位,既是我省的战略安排,又有安阳自身区位优势支撑。”安阳市委书记袁家健说,这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安阳挑起豫北经济大梁、谋划河南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布局。安阳市是全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具备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良好条件。
从区位上来说,安阳市作为河南的“北大门”,是国务院确定的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河南省唯一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联动城市。安阳市还是区域综合交通枢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
既是精准定位
更是发展机遇
《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安阳打造“一高地、一区、三中心”,即打造红旗渠精神高地、跨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区域交通物流中心。
“《意见》对安阳市定位精准,要求安阳市联动鹤壁市、濮阳市等城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这是绝佳的发展机遇。”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永表示,安阳市将与周边城市实现错位、协同、抱团发展,弘扬红旗渠精神,持续扩大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交通物流等方面的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形成“强市”的有力支撑。
“比如,聚焦建成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安阳市正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永说,安阳市聚焦精品钢及深加工、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4个主导产业发展,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进入“快车道”。
旭阳光电项目是产业“新秀”之一。记者在安阳县(示范区)河南旭阳光电一期项目车间看到,一片片晶莹剔透的玻璃在生产线上缓缓移动,这些玻璃成品将用于LG、小米、VIVO、OPPO等知名品牌终端。“旭阳光电十代高端显示盖板玻璃项目、兴阳光电项目、曲显3D显示材料项目实现了产业集聚,全部建成后将填补我省在高端显示领域空白。”安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无人机产业也是安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佼佼者”。近年来,该市持续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了无人机整机研发、飞控研发制造、智能电池研发制造、飞手培训、无人机检验检测和数据管理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相关企业数量已达65家。在省委、省政府指导下,近期安阳市基本完成蓝天实验室筹建基础工作。
目前,安阳市正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先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传统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27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超过5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
既要优势互补
更要谋求共赢
2023年11月29日,在安阳红旗渠机场通航之际,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正式签署《共建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三市将聚焦优势产业、科技创新、交通互联、能源保障、水系与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和重大事项开展合作。
在安阳人看来,“区域中心”辐射范围不仅局限于河南。
2023年12月7日至8日,安阳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到河北省邯郸市、山西省长治市考察学习。“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放到区域中、放到全局中来谋划部署,‘左邻右舍’城市具有深厚的人文、文化和合作基础,最应该也最容易抱团成势。”袁家健说。
此次外出考察,安阳市与长治市正式签署跨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好邻居”升级成“合伙人”。
下一步,安阳市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一体化推进水利、生态共治,共同推动周边区域产业联动、科创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四省八市”毗邻城市共享生活圈,为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跨区域协同发展引领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眼下,安阳市“我为强市建设作贡献”大讨论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全民共建强市磅礴力量正加速凝聚。(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