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信阳市商城县余集镇中药材种植基地,紫苏、野菊、荆芥、射干等一袋袋打包好的烘干中草药正在装车,展现出药材变“药财”的美好前景。
近年来,余集镇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将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以“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群众主体”为原则,探索出一条增收致富的“良方”。
“基地就建在村里,上下班可方便了!我们两口子都在这儿干,一个月能挣4000多元呢。再加上家里的两亩多地也流转给了基地,每年又能多挣300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在余集镇李湾村的野荆芥种植基地里,50多岁的村民詹少权一边锄草一边乐呵呵地说。
像詹少权这样的工人,在李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野荆芥种植基地里还有几十个。他们大多将土地流转出去,并下地务工,赚双份收入。
余集镇实施“双绑”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实现村(街)集体、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互惠互利,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
面对中药材种植周期长、价格波动大、收益不稳定等农户忧心的问题,余集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余维军便是其中的一位。
2023年,余维军返乡创建元九中药材加工厂,新建起近2400平方米的钢结构烘干车间。“筛药不再靠人工,加工效率大幅提升,也有助于应对市场价格波动。”余维军自豪地介绍道,“我们通过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和大型医药集团达成了长期的稳定合作,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运行得都很顺畅。”
通过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该镇中药材产业实现了种植标准、技术服务、品牌、销售的有机统一。公司下订单,农户只需“接单”种植,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省心省力,更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据了解,余集镇已建成中药材生产加工生产线3条,可实现年加工中药材200吨左右,产值可达500万元,同时吸纳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就业。
“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将加快全镇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优化全镇产业结构,提高土地综合效益,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全镇农业转型升级、农民致富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余集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邱沣说。(文 鄢邦浩 余慕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