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临空“振翅” 低空“起飞” 河南航空经济加速腾飞
2024-12-02 09:41:12来源: 河南日报编辑: 张雨晴责编: 蒋硕

临空“振翅” 低空“起飞” 河南航空经济加速腾飞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河南日报资料图片

  河南航空经济的未来在哪里?

  12月1日,河南省航空经济未来发展研讨会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举行,邀请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局长杨元元等十多位国内行业大咖,共同探讨如何加快郑州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及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未来”课题。

  “我们感受到了郑州机场巨大的变化,看到了航空港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的华丽转变。”与会专家积极为河南航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谋划未来,也纷纷为河南航空经济取得的成果点赞,表达对河南航空经济发展的信心,认为河南航空经济“未来”已来。

  抢抓机遇,中原腹地崛起临空经济高地

  “截至11月19日,郑州机场今年累计完成货运量70.7万吨,突破历史峰值,今年将再创新高。”研讨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健披露的这一数据振奋人心,展示出郑州国际航空物流中心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近年来,河南省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牵引,坚持“货运为先、客货并进”,打造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加快航空产业聚集。

  目前,在郑州机场运营的客运航空公司达46家,开通客运航线203条,通航城市110个。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第6位,跻身全球40强,全货运航线涵盖亚美欧主要经济体。同时,机场三期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成功引进中国邮政枢纽基地项目,未来将有100架邮航飞机落地郑州机场。

  郑州航空港实现了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等为支柱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省80%以上,成为全球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比亚迪产能最大的整车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今年1—10月生产整车38.8万辆;中原医学科学城加快建设,引进中国医药工业和跨国医药巨头15家……

  航空客货运日益繁荣,临空经济如火如荼,河南省航空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未来已来,航空港向低空经济要潜力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郑州航空港已成为全国航空物流枢纽和经济增长的新高地,具备了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郑州航空港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田海涛说,今年以来,航空港区围绕无人机研发、生产、检测、维修、培训及应用等领域,引育了一批低空经济优质企业,在拓展低空产业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龙芯、合晶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弗迪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以二十一世纪空间、合众思壮、中原星谷为代表的商业航天产业,已成功融入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为郑州航空港在无人机整机组装、航电系统、飞控系统、高端芯片以及电池模组的生产制造领域提供了低空制造业基础。

  深挖“空中资源”,竞速“低空赛道”。郑州航空港区印发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4年—2027年)》,谋划成立2—3家低空经济产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引进10家以上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低空经济产业链经营主体50家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以上,同时拓展20个以上“低空+”应用场景试点,加快构建低空产业体系,将低空经济培育成为港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有天、下有园、中有管”。未来的郑州航空港,高质量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打造管控服务及运营平台负责全过程管理、服务、运营,探索超低空(20米高度以下)无人机物流配送、交通疏导、城市安防等应用场景,探索引进商务直升机在机场核心区域提供短途客运服务……将呈现“空天地”立体发展的美好画卷。

  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和提升,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一路疾驰。“临空经济”+“低空经济”,河南航空经济未来已来,未来可期。(记者 杨凌 赵同增)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