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水十年润泽我省3500万人(新闻发布厅) 是规划人数的近2倍
“通水十年已累计向我省供水超237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42.71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12个省辖市市区、52个县(市)城区和122个乡镇,我省受益人口达3500万人。”12月12日,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表示。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通水十年来,河南省受益人口增至规划人数1768万人的近2倍,供水效益持续扩大。
“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开展防洪影响处理、观音寺调蓄、豫东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安全保障。”申季维说。
“三个安全”保障有力
通水十年来,河南省组织实施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建设,落实总干渠工程防洪风险点“一点一案”,逐一建立南水北调防汛责任人名单,不断加强巡查、值守,确保干线工程安全平稳。同时实施泵站、现地设施等专业化队伍运营管理,开展常态化输水工程巡线,加强巡查监管“全覆盖”,确保配套工程安全。
在多管齐下保工程安全的同时,精准发力保供水安全。河南省科学编制、合理确定年度用水计划,精准精确调度,严格按照调度计划供水分水。“目前,郑州、焦作、新乡、濮阳等市具备了黄河水与南水北调水等多水源储备,部分水厂建设了配套调蓄池,全省107座供水水厂有70座水厂建设了备用水源,供水可靠性和保障程度不断提高。”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伟说。
为保水质安全,河南省加强库区水行政综合执法,开展丹江口“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0平方公里。
“我省科学划定丹江口水库1595平方公里、总干渠971平方公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保护区边界建设围网4.6万米,设立禁航标志6000米,实现丹江口水库和总干渠保护区范围警示标志全覆盖。”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志辉说。
通水十年成效显著
河南省受水区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同时,南水北调工程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以及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提供了优质水资源保障,为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水以来,水质始终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通过南水北调水源置换,多座城市生活用水实现了以南水北调水为主、黄河水等地表水为辅、地下水应急的多水源保障格局,大幅提高了受水区居民的用水安全,实现了受水区群众从“有水吃”到“吃好水”的转变。
十年来,中线工程已累计向河南省河湖生态补水42.71亿立方米,推动了河湖生态环境的复苏和地下水源涵养及回升。截至2023年年末,河南省黄淮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9.18米,较2018年年末(12.02米)上升2.84米;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1.83米,较2018年年末(12.85米)上升1.02米。
助力移民和水源区群众致富
16.54万名移民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根据移民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河南省大力支持和发展移民特色产业。
“实行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的‘三化’式发展模式,立足重点村的产业特色,精准扶持,持续在发展移民产业上下功夫,做强做大产业规模,支持南水北调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晓琳说,通过持续帮扶,南水北调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一批富有特色的移民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排头兵。
自2013年起,北京市与河南水源区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河南水源区对接北京市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卢氏蜜蜂产业基地、邓州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等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渠首印象”“淅有山川”等一批绿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力水源区群众增收致富。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志胜介绍,十年来,水源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80%,三次产业结构由21∶53∶26调整为17∶34∶49,农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1.45倍、0.93倍。(记者 谭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