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位于郑州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备公司生产车间内,两条专用设备总装生产线呈现一片繁忙景象。
一台拥有三只机械手臂、酷似“变形金刚”的设备,缓缓驶出车间,瞬间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刚下线的智能凿岩机器人,即将前往调试场进行最终调试验证,确保各项功能达标。
“这个大块头有什么用途?”记者好奇地问。
“它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隧道凿岩设备,打孔能力尤为突出,而且具备了我们自主研发的智能化功能,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一键打孔。”正准备随设备前往调试场的中铁装备专用设备研究院工程师李荣鑫介绍,这台机器人是他和团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即将出口欧洲。
据了解,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设备公司作为中国隧道专用设备产业的领军企业,早在2021年便成功将13台设备出口至秘鲁,自此开启了隧道专用设备的海外征程,出口额呈逐年稳步增长之势。至2024年,专用设备出口量同比增长90%。
在调试场,工人们迅速完成调试准备工作。设备启动后,随着钻头与石头接触时的高频摩擦声,不到一分钟便在试验石上钻出一个孔。
“李工,设备打孔时的压力参数有些偏差,需进一步调整。”负责观测调试数据的工作人员立即反馈。
李荣鑫来到设备操作面,认真查看设备和试验石,与操作人员深入讨论后,迅速返回办公室进行调整。他一边调整参数,一边向记者解释:“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钻孔的岩石特性,匹配出最精准的参数,因此设备出厂前必须经过多次测试和调整。”
办公室电脑屏幕上展示着机器人的三维建模,李荣鑫介绍:“这台智能凿岩机器人的作业高度可达13米。经过四代技术升级,现已实现远程无人化操作,让施工既便捷又安全。”
与热闹的生产车间不同,研究院办公室里洋溢着一种宁静的忙碌氛围,众多工程师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窗外的路灯渐次亮起。
“这批设备即将迎来客户验收,不久将运往欧洲。这几天我们都在加班加点,确保设备以最佳状态交付客户。”李荣鑫告诉记者,“人勤春来早,大家已经完全进入工作状态,努力争取新春‘开门红’。”(记者 尹江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