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Hello,河南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文旅   |   金融   |   国际播报   |   豫见国际    
郑州银行聚焦县域金融战略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2025-02-18 13:40:43来源: 大河网编辑: 万庆丽责编: 赵滢溪

  大河网讯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中国强。随着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县域经济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郑州银行作为区域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毛细血管”作用,提出县域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金融服务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积极作为,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县域引领战略,提供多元化、定制化金融服务方案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同年8月,郑州银行提出县域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县域经济,将金融支持县域,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的试验田”“增长极”“孵化器”,开展县域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把各种产品和体制机制创新放在县域进行孵化,先行先试、率先发力。聚焦县域主战场,郑州银行组织一批有能力、有担当、肯拼搏的年轻干部员工,成为县域业务创新与拓展的先锋队。

  为深入了解县域产业发展情况,郑州银行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构建紧密合作关系,结合各县域发展战略,依据产业特色、发展规划和资源禀赋,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通过举办产业对接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搭建政银政企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项目合作,实现了金融服务与产业项目精准对接。

  创新丰富产品模式,为涉农服务增添“温度”

  自郑州银行提出县域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该行积极推动金融链融入产业链,依托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种植养殖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深层次合作,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在涉农信贷领域,郑州银行结合农业产业特色,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贷”,精准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南阳市内乡县聚爱合作社,深入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其生产运营模式、资金周转需求、财务状况等信息,最终聚焦生猪养殖饲料购销信贷需求,2024年向南阳市内乡县60个村级合作社发放乡村振兴贷”3亿元,切实解决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针对河南“大省小农”的农业特点,郑州银行针对性推出“大蒜贷”“辣椒贷”等农业信用信贷产品服务,满足各类主体农业生产经营需求,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石,服务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布局。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该行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增长12.95亿元,较年初增速16.10%。

  加快“数字+金融”建设,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着力提升乡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和便利度,郑州银行不断加快“数字+金融”建设,持续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乡村“最后一公里”。

  聚焦农村用户痛点难点,郑州银行推出手机银行“乡村振兴版”,开发智能语音助手化解操作难题,设计专属 UI 界面贴合乡村使用习惯,高频交易一键直达,生活资讯贴心相伴,为金融知识普及与反诈宣传筑牢安全防线,极大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成为村民贴心的金融助手,全年累计发生账务交易13.35万笔,交易金额16.79亿元。

  截至目前,郑州银行通过惠农服务点惠及2300多个村镇,“惠农点+场景”覆盖5179户惠农商户,全年开展6000余场惠农主题活动。“社保缴费”补贴、义诊下乡等涉农专属活动精准服务乡村民生。乡村振兴主题卡“5减免”政策等优惠切实减轻村民负担,已累计发行乡村振兴卡25.85万张。郑州银行还致力守护乡村金融安全,349场反假货币、防范诈骗金融知识宣教,全方位提升村民金融素养。

  此外,步入2025年,郑州银行将全面铺开县域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建立高质量人才发展机制,年轻人优先到县域机构锻炼,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让更多人踊跃参与到县域经济发展中,为郑州银行和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郑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发展战略周期中,郑州银行将多措并举践行属地城商行社会责任,持续深耕县域市场,精准配置各项资源,做优做细金融服务,不断加大信贷投放,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县域经济与乡村的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撑。(何金)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