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日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开发布,描绘2025年“三农”工作任务书、路线图。河南省农科院以春风为号,将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化作花生田的奋进节拍,依托“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优特计划”),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为拎稳“油瓶子”、鼓起农民“钱袋子”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让花生产业在中原大地上“一路生花”。
科技助力花生产量质量双“丰收”
浚县善堂镇,这片位于黄河故道的沃土,凭借得天独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成为“花生种植最佳区域”之一。2024年,在浚县善堂镇的浚县优质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中,高油酸花生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
如此喜人的成果,正是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生动实践。这既得益于优质的花生品种,更离不开花生种植技术的全方位提升与广泛推广。
2024年,在花生生长的整个周期,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团队在浚县开展了5次技术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次,召开了2次现场观摩会,发布6期技术视频,发放1万余份技术资料……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俊介绍:“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大力示范推广了花生全生育期精准调控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每亩地可节本增效200元以上。而且,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使得生产出的产品在一致性、商品性和品质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
如今,河南省农科院在全省建立了各类示范基地46个,总面积达3.06万亩,平均亩产442.39公斤,辐射带动全省382.31万亩花生种植,其中高油酸花生面积为254.9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83696.33万元,为河南省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树立了技术典范。
优质花生吸引众多企业纷纷伸出“橄榄枝”,浚县丰盛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胡振方表示,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后,花生不仅销售无忧,每亩地的效益还能额外增加几百块钱,花生质量产量双“丰收”。
全链开发激活花生产业新动能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可别小看这小小的花生,它浑身都是宝。然而,长期以来,河南省的花生大多以原料形式进行销售,在产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加工业水平及其产值不高等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为了将花生资源优势转化为花生产业优势,省农科院聚焦发展难题,多次组织油料加工现状及技术培训会,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探索如何将一粒花生“吃干榨净”。
河南省农科院与河南鑫合食品有限公司、濮阳训达粮油有限公司、九龙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豫香果果食品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紧密对接,利用豫花93号、豫花37号、豫花65号等优质高油酸花生品种,成功研发推广了花生芽菜、花生豆腐、花生奶等6种功能性休闲食品以及浓香、醇香等2种高端食用油。
花生秸秆是优质的饲料,河南全省年产超500万吨,资源极为丰富。但在花生秸秆饲料化生产过程中,存在分级标准不明确、饲料化产品单一等技术瓶颈,限制了其利用水平。
“优特计划”优质花生专项花生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团队紧盯产业发展问题,先后走访多家企业,深入了解生产中的实际难题。通过对接浚县源福隆饲料厂、正阳县军耕家庭农场等,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加工调制技术、多种秸秆混合生产饲喂技术,优化秸秆加工工艺流程,改进以花生秸秆为主的多种秸秆加工配方技术,产品质量有效提升。
据了解,通过加工,花生可由原来的每斤3元—4元,增值2到15倍,拓宽了优质花生和秸秆副产物的利用途径,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当前,随着花生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河南省正逐步实现从“花生生产大省”向“花生产业强省”的华丽转变。
打造花生产业发展新标杆
品牌建设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紧扣中央一号文件“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为了叫响“善堂花生”品牌,河南省农科院自2018年起便与当地龙头企业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展开合作。
以高油酸花生种植为引领,全力打造高端供应链。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善堂镇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浚县优质花生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成功获批河南省第一批省级产业园。
近两年,河南省农科院以豫花37号、豫花93号为依托,紧密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开展宣传推广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善堂花生”和“优特计划”的影响力。
不仅如此,河南省农科院重点打造浚县高油酸花生三链同构示范基地、息县高油酸花生规模化示范基地、唐河县花生良种繁育基地等,扩大了“正阳花生”“善堂花生”“祥符花生”等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品牌建设同样为企业发展带来助力,2024年濮阳训达粮油有限公司、河南九龙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豫香果果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丰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洛阳自然香食品有限公司、河南万粮种业有限公司、南阳召父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获得了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等20余项荣誉。
春风擂响奋进鼓,犁铧破土绘新章。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扛稳科技服务农业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将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转化为产业提质增效的具体行动,为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河南方案”。(刘今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